橄榄树吉他弹唱——《大雪》
大雪,是橄榄树24节气之旅的第二十四个。听着《大雪》,和橄榄树一起走过这一年吧
这首歌中用了几首诗的典,先理解诗歌,才能更好的理解这首节气歌。所以,头天先预热了三首诗。第一部分课堂再现
师:酒准备好了,御寒的小火炉准备好了,诗意的天气也准备好了,可以喝了吗?生:还缺喝酒的人!师:想要一起喝酒的会是什么人?生:朋友!知音!师:是的,酒是要跟知音喝的,否则呢?生:那就是酒*的酒。师:是的,诗人在等待那个能围炉把酒的知音。师:这是怎样的宿?生:这是被大雪挡住了回家路的意外的留宿(题目得出)。师:这是怎样的主人?生:穷人!师:何以看出?生:白屋,就是什么也没有的屋子。师:真的?还有其他答案吗?生:是被雪覆盖了的屋子!师:还有吗?我当时预计他们能够想到这个符码,但是孩子们答不出了。于是往下读,我圈出了“柴门”,孩子们还是没有答出。我说,那么改成朱门呢?生:哦,隐士的家!(终于有人意识到)师:对,那么最后一句,明明是“宿”,为什么写“归”?风雪夜归人?生:这可能是主人归来!师:哦,可以的——主人之前不在家,现在顶着风雪归来了。那有没有另一种可能——就是诗人自己称自己为归人呢?孩子们被问住了。为了节约时间,我以假设成立的口气继续问——如果是,他归的是哪里?生:知己的家里!师:哦,归知己的家里——那这是一种怎样的归呢?生:精神的归。师:哦,是的。诗人常年在尘世奔波,但是渴望这样的回归——回归精神的清洁和宁静。他叩响柴门,不只是借宿,更是渴望一个可以让精神回归的家园,所以,回到之前的“白屋”——仅仅在说屋顶的雪,或者,是要说贫穷吗?生:不是,是精神的清洁。师:是的。读吧!再把这两首诗一起拿出来问——师:那么,这两首诗,诗人是在追求物质的满足还是精神的满足?也就是说,聚焦的是喝酒和躲避风雪吗?生:不是!是精神!师:对!是精神,他们追求的是精神的知音和精神的安顿。你渴望这样的朋友吗?是的,你会渴望。但是,假如,没有围炉的知己,没有白屋里等待的主人呢?你会怎样呢?你会独自坚守些什么吗?引出第三首诗——师:这是怎样的渔翁?生:孤独的。师:怎么办?要不要钓?生:要!师:那这是怎样的渔翁?生:坚定的,坚强的……师:嗯,这是有坚守的渔翁——哪怕鸟飞绝,哪怕人踪灭,哪怕世界只剩下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会坚守我想要坚守的东西——独钓寒江雪。(当时课堂讲的不够好,几个问题都有粘滞。这里省略岔出去的部分)梳理完这三首诗,便可以进入《大雪》了。第二天,因为想要去听王校在七八年级的《孔子世家》,所以晨诵和早课上吉他。马老师带孩子们开始了《大雪》——之后的第一节课,开始了晨诵——
这是24节气歌中唯一一首摇滚风格的。所以,前奏响起,孩子们的身体就跟着律动起来。
第一段,照例是节气三候——鹃鸥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只是这次,身处南山脚下的作者说,未见猛虎交,未现兰草生。在寂静中,满眼所见,只有凋敝。
那么,唱吧,唱出凋敝和寂静。
如此景物之下,会想什么?进入第二节——师:为什么心神无所依?诗人想要觅什么?生:知己!师:为什么?孩子们关联了昨天诗歌学习的成果。师:是的,围炉把酒,不是为了物质的满足,而是因为精神的期待。那么,现在他期待的知己,同路人出现了吗?生:没有。师:那怎么办?还要不要等待,或者说,还要不要坚守?看下一节——师:前几句,似乎有两对相反的概念在交替出现,你发现了吗?生:……师:黑暗中有什么?生:图腾。师:图腾是什么?生:信仰的人的画……光明!师:对,那是精神的象征!黑暗中本来是一无所有,本来是毫无光明,但是,却在这里看到了什么?生:图腾……光明……希望……孩子们七嘴八舌。师:好,那下一句中的对立的那对儿概念呢?生:先知——祭品。师:先知是什么意思?生:预言者。师:对,他是道破秘密的人。但是他的结果呢?生:死了……成为了祭品。师:这就是先知的命运。他的见识,可能超越这个时代。所以,他的命运,注定是在黎明之前死去。“夜到半夜,献歌缓缓起”——这一句,看出相对的了吗?生:半夜——献歌!师:怎么讲?生:就是黑暗中孕育着希望!光明!师:想起之前“残夜致残兮海日生”了吗?生:对!就是那个阴阳八卦图!师:是的,最深的希望,在最深的夜里唱起。此时,诗人在渴望着什么呢?我指向最后两句——为什么是“同钓寒江”?生:知己!师:怎样的知己?生:精神上相通的人。师:是的。对于我们的诗人来说,精神上相通的知己就是能够一起坚守教育梦想的同路人啊!此时,我打出了诗人的照片。在一整年的穿越旅程中,我们一直将24节气歌作为“用件”,来唤醒孩子们因季节变化而引起的对自己生命变化的觉知,让古老的农耕文明以及中华文化在我们身上延续和更新。但今天,在最后的这一首中,我想把它留给诗人——留给守望教育梦想的诗人。师:你懂得诗人守望的是什么吗?我打出了《冬至》的歌词——一个字——“立”!一个在孔孟老庄、唐诗宋词,汉唐文化的浸润中立起来的,真正有根基的中国人!为了这个梦想,诗人踏上了寻觅的道路——在如豆的夜灯中,他策马扬鞭——在尘世的喧嚣中,他的心静如老僧,伴青灯古佛,听木鱼声声——
因为,苍穹之上,如萤存心,闪现微光——是的,他胸有万壑——以高山为词,唱天地之壮阔;以大河为曲,歌时间之浩荡——明明充满劳绩,但是,因为那个梦想还未实现,所以,望着又一季的结束,形容枯槁。在想什么?也许,在畅想下一个春天。也许,像“草原尽头两手空空”的诗人一样,“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再次举杯吧——秋凉里,站在长夜的起点。为温暖的人间,为游子的远方——
落下来,一根寒枝便安心!然而,寒枝何在?!盘旋,盘旋……盘旋着远去(梦想的道路总是艰辛——不过,真正的梦想本来如此)——然后,残夜至残海日生——一轮太阳,在夜的最深处,缓缓升腾——
所以,你发现了吗?这24首节气歌,也是诗人心路的旅程——变化的是季节,是外部环境,而始终没有变的呢?是对梦想的坚守。是的,他在这里,他一直在这里,静候归人,同钓寒江。在《大雪》的旋律中,最后一次节气课结束了。美术课的《大雪》昊睿作第二部分我眼中的大雪
课间和午饭后,星星老师和星星妈妈(我们的初中理综张老师)带我们在校园中,观察物候。他们捡回了好多宝贝,并入了诗——我觉得,栋烨会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诗人
敏感的佳芸阳阳道破秘密——一切/都是短暂/永恒/只是一瞬艺术感觉很好的星星珈旭的冬,不是“终”,而是“梦”瞧,鑫凯也能够写诗啦!我期待,24个故事的结尾,不是悲伤子良的落叶,无问东西思涵的大雪,又勾起了回忆数的大雪,关于生命之后,我们又把这些宝贝挂在星星老师捡回的大木棍上,作为大雪的证据。有没有很美?
再之后,我们完成了节气笔记的写作。
刚入班的大宥,给了我很多惊喜。
大宥是一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