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102砸掉了承重墙百家故事
TUhjnbcbe - 2025/6/23 17:08:00
北京最好的去白癜风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一个月前,#业主敲掉承重墙致整楼成危房被抓#登上了微博热搜。

事发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商贸公寓31幢,该楼3单元室业主在装修时破坏了重要墙体结构,全楼36户人家的生活和这幢建于年的居民楼一起,变得岌岌可危。

在我国,这栋楼的遭遇并非个案,曾有媒体用「承重墙之殇」的标题报道过野蛮装修、非法拆除承重墙的问题,而这也已经成为我国装修工程领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文|付行行

编辑|金石

图|付行行(除署名外)

裂缝

年9月16日清晨,不到6点,家住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商贸公寓31幢3单元室的李青兰夫妇像往常一样出门晨练。在楼梯间,他们看见了一条细细的裂缝,从二楼蜿蜒向下,延伸进了楼下的家门。

「这个墙怎么炸了?」李青兰的丈夫老付吓了一跳。他赶紧走出楼门,随后发现,楼西侧的外墙上,也起了一条长长的鼓包。

楼下的邻居这阵子正在装修,已经持续了一周多,每天噪音和震动不断,之前也有邻居抱怨,装修的动静太大,废料满当当地堆在墙角。面对邻居的抱怨,的业主董和仙没有太放在心上,「装修不都是这样的吗?」

老付发现那道裂缝时,董和仙也正在楼下伴着手机音乐锻炼,她对邻居的震惊不以为意,「这楼本身就是这样的。」

楼下聚集起议论纷纷的人群。早上8点半,社区刚上班,老付第一时间报告了裂缝的情况。社区工作人员随即跟着老付来到了现场。两个多小时后,一条警戒线将31幢围了起来。镇长、副镇长、镇城建办主任都来了,警察、协警、城管也来了。每个人都盯着这幢危险的房子。

楼梯间出现的那道裂缝

赶来的路上,占工收到了现场发来的照片,他是杭州卓诚建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也是建筑结构专家,照片中,室的一处门框已经弯曲变形,门框周围的砖块布满竖向的裂纹,有些砖块甚至已经碎了——这都是建筑承载力不足的表现。「我从业20多年以来,这是最危险的一次。」占工说,自己上一次见到这么严重的图片,还是在教科书里。

危险的源头,正是装修中的室。

原本,这套房是长期出租的,业主董和仙跟老伴一直住在同小区另一幢楼里。但随着年纪慢慢大了,她决定搬回居住,60多岁的人了,腿脚越来越差,一楼总归是方便一些。租客搬离后,她开始重新装修。

董和仙一家从镇上找了几个散工,敲掉了墙砖和粉刷层,准备重新装饰。一同被敲掉的,还有卧室天花板下方半米处、横着的一块预制板——原本,这块预制板和天花板平行,构成了一个可以储物的顶柜。

除了这块预制板,在,还有一处改动,房间通往院子的那面墙,本是一扇窗,窗下的墙也被砸掉了,窗两侧的墙还分别拓宽了约30cm,一扇对开的窗就这样变成了通往院子的一道门。占工收到的那张现场照片中,那个已经变形的门框,就是这道门。

据董和仙一家描述,窗改门是20年前的那次装修,这次,只是处理了墙面和那块预制板。而就在这一系列动作之后不久,楼上室的老付夫妇发现,自家阳台的门关不上了。再之后,裂缝出现了。

警戒线内,裂缝正在缓缓张大。撤人,占工当即提出建议。这幢楼随时有倒塌的风险,3个单元共36户业主必须尽快全体撤出。

因涉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作为业主的董和仙夫妇与包工头也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由警方带离现场。不久后,#业主敲掉承重墙致整楼成危房被抓#登上了微博热搜。

从一扇窗变成一道门

十分钟,撤离

如果不出这个意外,晨练后,李青兰和老付两口子会守在自家开的粮油店里度过白天,然后在晚上九点多回家给上高三的儿子做顿宵夜。女儿在做瑜伽教练之余也会来店里帮忙。

年,这对夫妇从河南来到杭州,在瓜沥开了间粮油店。女儿当年读的学校教学质量很差,最终没有考上高中,两口子下决心不让儿子重蹈覆辙,在弟弟上初中前,借钱买下了这间学区房。但谁也没想到,到了高三最要紧的时候,房子又拖了孩子的后腿。

36户人家的生活,都被眼前这道裂缝打碎。他们被要求在十分钟之内收拾物品撤离。

听到消息后,李青兰和女儿赶紧从粮油店里赶了回来。两人冲进家门,女儿拿了几本弟弟的参考书,还有自己的衣服和化妆品。李青兰直奔家里的一塑料袋硬币,「我想着房子要倒了,先给钱拿出来」,那是为做生意换的零钱,零零散散千百来块。门外的催促声一刻不停,两个人「慌得跟傻子一样」,抱着东西就冲出了家门。

当时,住在5楼的丁老太太和老伴刚吃上午饭,就听到楼道里一阵喧闹,急促的敲门声响起。两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通知,楼下邻居装修砸坏了承重墙,需要立刻撤离。他们只好又把饭菜端进冰箱,拣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匆忙下楼了。

社区的陈书记回忆,撤人的工作持续了一个下午。当时,2单元还有一家人正在办丧事,楼洞口扎起花圈纸马,棚子下搭了五六桌亲友席。这些只能临时移到附近的停车场去。陈书记说,她最担心有老人听不见敲门声留在家里,哪扇门敲不开时,她得趴在门上听,分辨里面有没有走动的声音。

住在1单元的孙一芳,一早就去印染厂上班了,下午4点下班回家时,31幢的警戒线外已经围满了人。她获得了十分钟的入楼许可。家里,跑货拉拉的儿子和在工厂上夜班的女儿睡得正香,错过了几次敲门声,直到母亲回来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是一个三代七口之家,要拿的东西实在太多,孙一芳一时无从下手,竟决定先在有限的时间里洗个澡,换身干净的衣服。这是她日常下班后做的第一件事。洗完澡换完衣服,她连身份证都没拿,空着手直接跑出了家门。

晚上住在哪里——这成了所有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丁老太太和老伴住进儿子家里。李青兰夫妇住进80元一晚的旅馆。开美容院的李庆一家三口睡在店里的按摩床上。还有人只得在社区活动室里过夜。

孙一芳提议一家人就在儿子的货拉拉车里睡一晚,被儿子回怼,「神经病!」她只是心疼一家人开房那三百多块钱。最终,一家老小住进附近的快捷酒店,为了省一间房费,儿子和衣在车上过了一夜。孙一芳的老伴吃了她两手空空冲出家门的亏,下工后到酒店发现自己无衣可换,只好上街买了一套短衣短裤和一条内裤。

天色渐渐暗下去,6层一户人家的灯竟然亮了起来,陈书记和在场所有人都吓得心里发毛。电话联系不上户主,敲门也无人应,陈书记甚至打电话给自来水公司,问这家的水表有没有在走字。好在最终证实家里没人,是户主下午出门太匆忙,忘记关家里的灯。

从撤人开始,陈书记在31幢楼下守了48个小时,「就怕他们(偷偷)返回来,真的很担心。」

晚上9点半,李青兰的女儿去接弟弟放学,告诉他这一天家里发生的巨变。没想到早上出门时还好端端的家,上了一天学之后竟然回不去了。弟弟不敢多想这事,眼下作业肯定做不完了,数学和英语的「五三」都还在家里……还是要早点睡,5点还要起床去上早自习。匆匆交代了几句,这对姐弟在小区里分开,分别住进了表姐与闺蜜的家里。

经过专家论证的临时抢险方案从下午6点半开始施工,施工队用「钢支撑」对房屋进行临时支撑,同时安装动态检测设备对房屋各项数据进行检测。幸运的是,当天晚上,数值一直保持稳定,最危险的情况没有发生。

9月17日凌晨4点,2单元的棺木被抬下了楼,这户人家决定提前发丧。

重建与加固

在旅馆住了几晚后,李青兰和丈夫拿着从家里带出来的铺盖搬回了粮油店。一层凉席,一层褥子,一层薄被,再点起多年没点过的蚊香盘,两个人就这样睡在大豆油、东北大米与方便面之间。

「像逃难的一样,我们搬这儿,搬那儿,不是正常的生活了。」李青兰说。出事不久后,她碰到了一位邻居,「都瘦了一大圈」。

房产中介高姐也跟着忙活了几天,从31幢搬出来的人家,很多都有看房需求,大家的要求很统一,短期租,附近租,越快入住越好。

2单元室,睡了几天美容院按摩床的李庆一家三口,很快签下了两个月的短租合同。但入住后,才发现到处都是问题,表面上设备俱全的房子,冰箱和煤气灶都是坏的,一家人做不了饭,只能天天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在外面吃。儿子每天吵着要吃肯德基,大人吃不惯,就在肯德基外给自己买两张饼。「这个心一天到晚就感觉没着落。」李庆说。

儿子看起来也心浮气躁,留了作业的练习册忘记带回家,做完的作业又忘记带到学校。原本,31幢离孩子的小学很近,一家人早上一起走路送孩子上学,路上让他背背古诗。儿子喜欢听夸奖,每天早晨,李庆都会在他准备入校门之前跟他聊聊天,鼓励他一番。

现在住得远了,爸爸骑车送儿子上下学,少了很多交流,晚上,妈妈还总接到老师告状的电话,挂了电话,不免又要教育一阵。家里常常搞得鸡飞狗跳,但等到气消了,李庆又会觉得心酸,她至今记得一个画面,出事那天,在警戒线前,小小的儿子背着大大的书包站在那里,一脸迷茫。

除了小孩,上年纪的老人也难以适应生活的变化。丁老太太退休后最爱做的事是看电视,常常整日地开着,家里也显得热闹。她最爱看的是《钱塘老娘舅》,一档每晚七点半到八点播出的纠纷调解节目。搬进儿子家后,生活有人照顾,但偏偏儿子家里没有电视。年轻人回家玩手机,刷抖音,没人看电视。老太太变得无事可做。每晚六点多就上床睡了。

白天,老太太就在小区的小花园里散步,与其他的老人们聊天。隔着一人多高的铁板,她能看到31幢1、2层外布满了脚手架。邻居们聚在一起聊到,镇上另一幢原属三联厂的居民楼,因为自然老化出现严重裂缝,鉴定为D级危房后,在去年被拆掉,原址重建,户主们自付重建费,每平米元——这让31幢的业主们动了心,在他们看来,出点钱不要紧的,重建过的新房,未来一定比加固过的危房要好卖的多。如果遇到台风、地震,新房也一定比加固过的危房更结实。

事发一周后,9月23日,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出具《鉴定意见通知书》,将商贸公寓31幢房屋危险性等级评定为D级,「房屋结构现状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根据国家年发布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房屋危险性等级共分A、B、C、D四个等级,其中A、B级可以正常使用,C、D级即为危房,D级房屋「承重结构已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处于危险状态,构成整幢危房。」

拿到鉴定通知的那天,35户业主都很高兴,有人还向社区送了一面锦旗。大家都期盼着31幢即将停止加固,原地推倒重建。

正在加固中的31幢

几天后,业主们去镇政府提了诉求,镇信访办作出的答复是,31幢不具备重建的条件,「这栋房子如果拆倒,可能会对周边房子有非常大的影响。」信访办主任表示,在排危后会启动加固工作,在确保房屋安全等级至少达到B级后,住户们再回迁入住。

业主们不甘心,回去写了封联名信,摁上了35个红手印,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决心,每隔几日,镇城建办主任李雪峰就会看到一波来自31幢的业主到镇政府表达诉求。他向《人物》详细解释了31幢无法就地推倒重建的原因——首先,31幢与附近民宅最近距离不到十米,如果重新打桩,可能会对周围房屋造成损害。其次,根据当下的建筑设计规范,无法在年原样重建一栋年时的居民楼。

毕竟,年版的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只有38页,到了年版,就已经达到页,如今新建建筑标准与80年代已经有了巨大差异,原样重建无法达到现行建筑设计和消防标准,更无法通过现在的土地规划审批。李雪峰说,如果为了达到现行标准而进行结构改造,又会出现房屋户型、面积与房本对不上的问题,为后续房产交易带来麻烦。

31幢的临时排危工程结束后,占工与专家组的其他成员提交了加固方案。对于开裂的墙面,在原砖墙的内外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支撑,还会在1、2层楼的楼角建起混凝土结构柱,以达到更加坚固的效果。

占工介绍,加固后与原楼对比,其防风抗震能力肯定会提升。但加固也只能使31幢达到B级标准,占工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原本80分的房子,由于野蛮装修被破坏成40分,经过加固,最多也只能恢复到原来80分的程度,不可能变成分的新房。

根据这个方案,施工人员需要进入李青兰的家中,在靠近外墙的一侧打上钢筋,再涂一层约4cm厚的高强度混凝土。这个新的混凝土层不仅会占掉约一平方米的使用面积,还会让这半侧的家,重新变成毛坯房。

加固中的阳台

最后一根稻草

就在31幢被鉴定为D级危楼的那一天,9月23日,在社区的会议室,35户业主与肇事方进行了事发后的第一次会面。

代表出面的是董和仙的儿子和女儿。会议从上午九点开到下午两、三点,业主们提出应支付其余35户每户每天元的安置费,儿子小胡表现得很谨慎,一趟趟地出门给律师打电话。最终,小胡分两次支付了每户共元的安置费。

一个多月后,再次与《人物》谈起这段时间以来的经历,小胡叹着气沉默了很多次。据他介绍,父亲没有参与装修,被认为与此案无关,很快被释放,母亲在9月30日被取保候审,未来还面临着「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刑事责任。

这个罪名,他向母亲解释了十几遍,董和仙还是没记住。她始终不理解,怎么装个修,会惹出这么大的事来。对于这次装修,小胡没有直接参与,只知道母亲本来找了装修公司,最后还是贪便宜雇了镇上的散工。小胡说,这种做法在镇上很常见。

在沉默的间隙里,小胡仍认为,房子到了今天这个程度,「肯定是综合性的因素」,「当然,我家装修肯定会产生一些影响,但是我觉得如果这个房子真的是质量过关,或者说当前还是比较好的一种状态下,应该不至于到现在这样。」随后,他掏出手机,翻出了一张装修前的照片,在那张照片里,那处由窗改建的门,门框已经微微弯曲。

至于那块被敲掉的预制板,「它又没托着任何东西,按常人的理解角度讲,它应该不是承重墙。」小胡说。对于这个33年前建造的房子,老房本上根本没有承重墙的标注,上世纪90年代末,他们家的确把窗改造成了门,但这已经过去了20年,谁又能说清楚,这与此次事故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呢?

房产证上,没有标注承重墙的户型平面图受访者供图

室的装修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占工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解答。

他告诉《人物》,作为砖混结构的建筑,31幢在结构上,没有竖向受力的混凝土构造柱,也就是说,整幢房子的重力都靠砌墙用的一块块砖来承受。对于墙体的任何改造,都会导致建筑内部砖与砖、墙与墙之间的受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发生复杂的变化,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原本稳定的结构造成破坏。

「砖混结构里面,所有的墙全都是承重墙。」占工强调。由于材料特性,砖混结构建筑发生破坏的过程很像玻璃,不经弯曲突然碎裂,是一种「脆性破坏」,这种破坏在建筑受损前期看不出明显变形,但一旦出事,可能在几分钟内彻底倒塌。

一家把窗改成门,敲掉窗下看似不受力的窗间墙,但窗间墙其实起到一定的水平约束作用,承担着窗两边墙体分散过来的压力;那块横着的预制板,看似与承重无关,但它也参与了旁边竖墙的受力构建,形成水平约束;还有墙面贴砖与粉刷层,理论上只是一层装饰,但在实际经验中,它们也发挥了一定的承重作用——从墙内砖块呈现的碎裂情况来推断,敲掉墙砖和粉刷层的过程应该比较暴力,对内砖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砖混结构,它的结构类型就不适合改造。」占工再一次强调。他说,这幢房子在33年历史中经历的每一次改造,都相当于压在它身上的一根稻草,「你不知道哪根稻草(就会)是最后的稻草。」

作为小胡一家为这个错误付出的代价,每户元的安置费,只是冰山一角。据李雪峰介绍,31幢的加固工程,成本约万元,目前由镇政府垫付,未来也将通过法律途径向室业主索赔。

但这家人一时还无暇思考将来。小胡的姐姐曾患有产后抑郁,在与35户受害业主见面后,她的情绪变得激动,连续失眠,以医院。现在一家人的心都悬在姐姐的病情上。小胡说,妈妈觉得自己害了女儿,感到无地自容,一场原本不想依靠儿女的装修让生活的天平彻底失去了平衡,「抛一下,在另一端了。」

31幢所在的社区

承重墙

缝纫机哒哒的响声从粮油店角落里传出来。李青兰看店同时,也帮附近印染厂做些压花的零工贴补家用。黛青的布料像小河一样从李青兰带着金戒指的手指间流过。她飞动的手把一朵朵素色绢花抛进河面。一米布料加工费两块钱,她每天做十个小时工,赚一百来块钱。哒哒的声音从清晨响至深夜。

瓜沥被称为「中国花边之乡」,有大量布料印染厂,也是杭州萧山机场所在地。

31幢所在的商贸公寓一带,原本算是瓜沥镇中心。最近这些年,镇中心逐渐北移,新的购物中心、影院、星巴克都开在北部,商贸公寓周边一带渐渐衰落,成了人们口中的「老街」。房价涨得也有限,以31幢的房子为例,年时,每平米大概元,如今,这个价格是每平米1.5万元左右,大约是北边新楼盘价格的一半。但对于像李青兰一家这样的外来打工者,仍然是价值百万的资产。

社区的人已到粮油店里来过3次,叫嚷着让李青兰签字同意入户施工。李青兰一家人坚持不签。在他们看来,同意加固就意味着重建的希望落空——这不仅关系着这间房子未来的价值,也关系着这个外来务工家庭未来的命运。

一切皆因「承重墙」而起,而更加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102砸掉了承重墙百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