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拍品
Lot.清雍正郎绿釉灯笼瓶
尺寸:高约:18.5CM口径约:5.5CM足径约:6.3CM
说明:瓶式小口,短束颈稍粗,溜肩,筒式腹甚长,圈足微撇,足端现火石红。瓶式修长若提灯式,故名。全器内外施郎绿釉,釉光明亮,釉色淡青,气泡细密。郎绿釉,与郎红釉相近,皆用铜呈色。早期的郎绿釉或为烧造郎红釉时的偶然产品,后来成为一种独立的釉色,以气泡细密,开细碎纹片,质地酥糯为特征。
Lot.清康熙青番花八宝撇口茶杯一对
尺寸:高约:4.6CM口径约:8CM足径约:3.2CM
说明:此杯式敞口微撇,深腹,圈足,略若铃铛倒转,足内寄托嘉靖年款。青花为饰,外施佛教八宝之“轮螺伞罐”。另有番花、芝云及火珠等杂宝,用色浓郁,用笔直而拙,有古意。此对杯釉质明润光亮,胎质坚实,康熙早期作品。
Lot.清晚期白地红百蝠碗
款识:“同治年制”红书楷款
尺寸:高约:6.5CM口径约:16.4CM足径约:6.4CM
说明:碗制广口,深腹,圈足,底落“同治年制”红书楷款。碗口用金环锁,外壁绘红蝠飞聚,红蝠即“洪福”谐音,属吉祥装饰。其红彩鲜丽,构图匀谨,且白地细润明亮,器壁莹薄坚实。此碗拟自同治大婚所用之“描金全红百蝠碗”,造型、纹饰皆相仿,但无大婚瓷之黄彩地子。
Lot.清道光仿成窑青牡丹腰花大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青花篆款
尺寸:口径约:22.2CM足径约:7.1CM高约:10.2CM
说明:碗式阔口微撇,壁稍直,深腹,圈足,足内落“大清道光年制”青花篆款。道光官窑。全器青花为饰,口沿及胫部绘锦纹及几何莲纹,腹中绘画缠枝牡丹纹呈条带样。构图匀称,用笔严谨,青花浓淡相对,呈色平稳。清宫档案旧称此类为“仿成窑青牡丹腰花大碗”,康熙始造。
Lot.清雍正仿成窑青花蚕纹寿字三寸碟
尺寸:高约:2.3CM口径约:10.5CM足径约:6.4CM
来源:年10月2日购于香港裕宝斋(附发票)
说明:此碟轻薄莹润,极为光洁。其敞口弧壁,圈足,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款。雍正官窑。其足端滚圆,用刀细腻,器体修治精正。内外用青花双钩为饰,勾线内填淡色青花。其内壁及底部绘变体虫篆的寿字共六枚,外壁则绘画几何纹样,乃以长短线相勾连,各线端圆钝,首尾卷曲。此或即“蚕纹”之变形。此类碟乃摹仿明成化青花,意在拟其清淡疏恬的效果。雍正此类碟有浓、淡二种,如此例之淡色效果,更具成窑风韵。
Lot.清乾隆冬青釉鱼耳罐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款
尺寸:高约:19.3CM口径约:9.5CM足径约:10.5CM最大腹径约:17CM
说明:罐式圆口,颈甚短,丰肩,长腹稍圆,圈足,足内书“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款。乾隆官窑。器壁暗剔“(”形装饰,旧多称“月牙罐”,清宫档案名“冬青釉鱼耳罐”,即或因“(”似鱼鳃之弧形而故名。此罐之釉质纯净,釉光润泽,其釉色平匀,素青而淡,气质宁静。其底釉亦极平匀,青花书款精正,与青釉映衬尤显莹澈。旧配罐盖及座,嵌银丝。此例为乾隆经典官窑作品,康熙晚期始见,乾隆同例可见台北故宫之收藏,推测属茶叶贮存用具。此外,瑞士玫茵堂亦旧藏一例。
Lot.民国粉彩十二花神杯
尺寸:口径约:8.9CM高约:5.1CM足径约:4.5CM
说明:此套杯共十二枚,皆撇口收足若马蹄倒扣状,底落“乾隆年制”青料款。其器制匀薄精润,施釉平匀洁白。上用粉彩模拟雍乾画珐琅瓷风格,用色明丽且浓淡有致。其花头之色多黄、粉、橘红等,色调饱满鲜润,而所衬之躯干及枝叶则用色疏淡,故主次平匀,别有风致。
此杯之十二枚共绘十二花,乃继承康熙十二花神杯之遗音。每杯一画一诗,并钤胭脂色印,故诗书画印共赏一器。其诗句之择选亦颇有趣,不似康熙者与花统一,而是多选酒诗中有数目字者,以开头数字点出花神的月令,每月不同。摘录若:元月腊梅之“一杯相属成知己”、二月玉兰之“二人对酌山花开”、三月桃花之“三升竹露春壶满”、四月牡丹之“四鳃鲈嫩清樽浅”、五月石榴之“五粒松枝醉亦攀”、六月荷花之“六宫粉黛无颜色”、七月葵花之“七年乌帽抗黄尘”、八月桂花之“八年流落醉腾腾”、九月菊花之“九朵芙蓉当面起”、十月南天竹之“十分酒写白金盂”、十一月水仙之“十里一色杏花红”、十二月梅花之“十二街中看色偏”。而每杯除外壁之写生形式外,内底亦装饰同月花的折枝。使得觥筹交错间逸趣横生。
此套杯赏用一体,其绘风细腻,华丽中别有葱饶,尤其叠染之细,用心甚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套粉彩十二花神杯,原定道光,但亦应属民国作品。其造型、装饰,与本例极为相近,但题诗写于杯内,折枝花绘于杯底,装饰的格式与本例不同。此外所绘之题材及诗句内容皆基本一致,应属同类作品,可资参阅。
Lot.清晚期德化窑博及渔人款白瓷观音坐像
尺寸:高约:22CM
说明:此观音坐像为德化窑造像之经典形象。观音冥思神情,盘作蒲团,衣纹似水垂坠于地,稍露一足。釉质明润光洁,色白而微青。观音背见“博及渔人”篆书印。按“博及渔人”为清中期德化塑像名家,或为何朝宗之传派。晚清民国时,有苏学金借其名号,再立新窑造像,所塑者以宁静、灵动为特征。此例即属后者。
苏学金(~年),名光铨,号蕴玉,字学金,德化浔中宝美村人,清同治八年(年)生。创办“蕴玉瓷庄”,作品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Lot.清晚期德化窑博及渔人款白瓷如意观音坐像
尺寸:高约:20CM
说明:此观音像手持如意,半靠凭几,为德化窑经典形象之一。其制工灵动,衣纹层叠深浅层次丰富,衣结处尤显精彩。凭几兽首吞足,串珠装饰。全器洁白细腻,风格轻柔,面目安详。背印“博及渔人”篆款。为晚清民国之苏学金作品。
Lot.清晚期德化窑白瓷观音坐像
尺寸:高约:32CM
说明:此像为观音坐于砚台。观音卷发髻,佩璎珞,袖手裸足,垂腿而坐。衣纹垂坠如瀑。右侧放置经卷。此像釉色莹白,釉光明润,面容宁静安详。
Lot.清中期德化窑博及渔人款白瓷观音像
尺寸:高约:30.5CM
说明:此观音立像甚高硕,其卷发髻,佩璎珞,袖手裸足,衣袂翻飞。制器肃穆不见媚态,釉色洁白如银,光泽明润。背有“博及渔人”款识。按“博及渔人”有清中期及清晚期两位,后者为苏学金,借用前者名号。前者活跃于乾隆、嘉庆时期,生卒年不详。塑像有何朝宗遗韵,今多视其为何氏传派。北京故宫藏一例“博及渔人”款观音立像,可资参阅。
Lot.清晚期德化窑白瓷自在观音像
尺寸:高约:21.2CM
说明:此观音坐像为德化窑造像之经典形象。观音头戴风帽,冥思神情,半跏趺坐,衣纹垂地后如水散开,衣襟之上稍露一足。釉质明润光洁,色白而微青。
Lot.清早期德化窑白瓷松耳蒜头瓶
尺寸:高约:33CM
说明:瓶制唇口,蒜头,束颈垂腹,圈足。颈部戳印回纹为饰,并对设双耳,双耳捏塑若松树躯干,并暗划树纹,展出松枝于瓶腹,松枝遒劲,松针如团。其结合暗刻及捏塑,使立体双耳与平面暗刻相结合,别有巧思。釉色洁白如银,青中泛蓝有金属感。圈足平修,存垫烧痕迹。此瓶制器精良,应属清早期作品。
Lot.清早期宜兴窑天蓝釉弥勒坐像
尺寸:高约:12.3CM直径约:16CM
说明:此弥勒像为明末清初之经典样式,其形象已与“布袋僧人”合流。所造坦胸露乳,宽头硕身,一手搭膝,一手握袋,衣纹垂散于地。所塑神情憨笑、开朗,有笑纳万事及嘲讽不良世风的含义。该像之身挂淡天蓝釉,釉开片纹,并微泛黄粉色。底部露胎,胎色较黄,胎质细腻有砂感。据胎釉特征可判为宜兴窑作品。
晚明至清初时,宜兴窑流行制作一类弥勒像,样式与本像大抵相近,个别落有“时大彬”款字。多见白泥白釉者,部分局部采用绞胎工艺装饰。如民国藏家谭敬旧藏一例,落“乙巳年弟子时大彬塑”,衣纹用绞胎装饰;台北故宫博物院也藏一例,铭“时大彬塑”款,素白釉。
另有一类白泥塑像,署“蒋元裕”款者,现见两例,一为卢芹斋旧藏,铭:“我好笑,笑世人多颠倒,贪金亡古,藏袋微微笑。甲辰秋日蒋元裕制,于绣佛斋藏。”另一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例,局部用绞胎,铭“万历年弟子蒋元裕塑”。造型的格式与风格,和前述“时大彬”款者相类。
尽管尚不能完全确定本像为明代所造,但按其风格,查其工艺,亦不应晚于清初,或以康熙为限。而如此例之施挂天蓝釉的弥勒像较少,清宫旧藏或有类似的作品。如乾隆三十年,钱陈羣贡单有“欧磁弥勒一座”(交热河);乾隆三十八年,有阎循琦贡“宋欧磁弥勒佛一尊”(交景阳宫)。所谓“欧磁”即“欧窑”,传为晚明欧子明所创,烧造宜钧作品,后来泛指宜钧作品。如《景德镇陶录》:“欧窑:明代烧造,为江南常州府宜兴人,以其姓欧,皆呼为欧窑。有仿哥窑纹片者,有仿言官均窑色者,彩色甚多,俱花盘架诸器,其红、蓝纹泑二种尤佳,昌南唐窑曾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