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本草生活杂录十三 [复制链接]

1#

大吴风草

菊科,大吴风草属

Farfugiumjaponicum(L.f.)Kitam.(Compositae)

花形似菊,叶如睡莲,成片栽种的大吴风草像是给地面铺上了绿色地毯,挺立的花茎上*花盛开,煞是好看。

名字也很奇特——“大吴风草”,既然用大字来形容,肯定有对应的小吴风草,翻阅了一些本草典籍,果然如此。

在《本草纲目》里,大吴风草出现在“薇衔”条目里。释名时,李时珍援引苏恭《唐本草》,指出南方人把薇衔称为“吴风草”,又名“鹿衔草”,也叫“麋衔草”。传说鹿在有疾时会吃这种草来疗愈自己,故有其名。

吴风亦作无风。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的传说(引自《本草纲目》),这种草在有风的时候不会动,没有风的时候却会自己动(“有风不偃,无风独摇”),故有无风草之名。

李时珍援引苏恭的说法,称吴风草丛生,像茺蔚和白头翁,叶子有毛,赤茎,有大小两种,楚人称“大者为大吴风草,小者为小吴风草”。

原来小吴风草就是鹿衔草,对比其叶形,却也像是缩小的大吴风草,不过它的花葶上是总状花序,而大吴风草是像波斯菊那样的头状花序。

在《中国植物志》里,鹿衔草(即本草古籍中的薇衔)为鹿蹄草,是鹿蹄草科鹿蹄草属(Pyrolaceae)植物。根据植物分类的新进展,鹿蹄草已被归于杜鹃花科(Ericaceae),英文俗名是wintergreen。

鹿蹄草

杜鹃花科鹿蹄草属

PyrolacallianthaH.Andres.(Ericaceae)

《中国药典》里收录的鹿衔草,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PyrolacallianthaH.Andres)或普通鹿蹄草(PyroladecorataH.Andres)的干燥全草,其性温,味甘、苦,归肝、肾经,有怯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的功效。

因鹿蹄草就是鹿衔草,而后者在《本草纲目》里有吴风草之名,从其叶子和花葶来看,它应该就是植物学前辈命名大吴风草时的对照植物,不过大吴风草和小吴风草并非同一种植物。

据《中国植物志》,大吴风草是菊科大吴风草属植物(Farfugiumjaponicum(L.f.)Kitam.(Compositae)),有八角乌、独角(脚?)莲、一叶莲等别称。菊科大吴风草属只有大吴风草这一种,其英文俗名是giantleopardplant,因为有的品种叶子上有像豹纹一样的斑点。

《本草纲目》里没有单独的大吴风草,但在*臼条目里,列有独脚莲、山荷叶、旱荷、八角盘、唐婆镜等别称。李时珍指出这些名字都是取其叶子形状如荷、如盘、如镜之故,但*臼开的花有个特点,就是在叶子底下开,经常被叶子遮蔽,所以又有羞天花的别称。从这个特点可以看出,*臼虽然有独脚莲等别称,但也不是大吴风草。

桃儿七(*臼)

小檗科,桃儿七属;

Sinopodophyllumhexandrum(Royle)Ying(Berberidaceae)

实际上,自《本经》以来就有记载的*臼,现在的名字是桃儿七,小檗科桃儿七属植物。

据《中国植物志》,桃儿七这种草本植物茎直立单生,先开花后,叶子才展开,花为粉红色,有6片花瓣。主要生于林下、灌草丛中,产于滇、川、藏、甘、青等地,其根茎果实皆可入药,含有抗癌活性成分*臼*素。

小檗科的很多植物都具有药用价值,除了*臼外,淫羊藿和*连都是小檗科植物,常见的园林观赏植物南天竹也是。

桃儿七这个名字挺特别,因为它在藏药中常见,也许是藏语的音译名。它在《中国药典》里的名字是小叶莲,是桃儿七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平味甘有小*,有调经活血功效。

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刊于)中单独列出了独脚莲,但也是援引《百草镜》等书籍说法,其形状无法和大吴风草对应。他还转录了医士盛天然说的能解蛊*蛇*的独叶花,“其形一叶,中含红花一朵,俨如莲花状,其花从叶心透出,下有根,做独蒜状”。从其描述看,《本草纲目拾遗》里的独脚莲是桃儿七,即*臼。

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吴其濬著指出*臼通称为独脚莲,“其叶有角不圆,或曰八角莲。高至四五尺,就茎开花,红紫娇嫩,下垂成簇,外科蓄之。”

这个条目配有图,吴其濬说这种花生于深山中,北方人见过的很少。虽然在江西有人种在花园里玩赏,但长大也不容易。他在旅途中碰到山民到市场上售卖,亲眼所见高大花叶,才据此画了图。

别称为独脚莲的*臼是一种比较难得的药材,在老北京的药材买卖市场中曾经有专门经营它的药材铺。

夏仁虎在《旧京琐记》里关于老北京的市肆记述中,提到了一个专门经营售卖独脚莲的药铺,“药肆有专售秘制一种,传之数百年成钜室者,其可数者如酱坊胡同之庄氏独脚莲”。

不过从本草古籍描述上看,虽然有独脚莲的别称,但*臼并不是大吴风草,那么大吴风草被称为独脚莲从何而起?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在清代吴继志的《质问本草》里才能找到。说起来这本书也相当独特,因为它是清代琉球学士吴继志所著,收录了不少琉球群岛的特产本草。

此书刊于年,最突出的特点是每种植物都有精致配图,文字描述记录产地、形态、功用、别名等,并把征询专家的意见同时列入,虽然是以本草为名,实际上可称作是琉球群岛植物调查。

据该书序言,为写成此书,吴继志采琉球诸岛所产奇卉异草,“摹写其形,并附注记。每岁托其使人往清者,广质之于燕京福省诸处,往复辩证,犹有未晰者,至盆种而往。书凡八卷,经十二年而成。”

书中独脚莲的配图,叶、茎、花形都和实际所见的大吴风草相应。据吴继志在书中的记载,为确定这种植物的名称,前后一共问过三个随船到访琉球的大陆医家,都认定其为独脚莲,外科用,其叶子和盐或醋一起捣烂,外敷有治无名肿*之效。

这应该就是大吴风草被称为独脚莲的由来。当时鉴定它的大陆医家,都认定它为独脚莲,却没想到这可能是一个不同的新种植物。在《质问本草》的序言里,吴继志称会把盆种带到福建、北京等地请人鉴定,也许这种产于琉球的独特植物才由此逐渐被大陆医家和园丁所认知。

经过半个多世纪,到19世纪中叶的时候,它的身影可能已经出现在了各地的花园苗圃里,所以当英国植物猎人福琼(RobertFortune)来到中国搜集新物种时,会在清朝官员的花园里看到它。据《中国植物志》,大吴风草在年的时候被福琼引种到了英国,由此开启了它的欧洲之旅。

灵山絮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陈令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