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盘来自江户的美味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哪治的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生命中,总是很幸运的遇到一些杰作。近日,本人于SZFINEARTS获得了一枚镜盖根付,使我整月都处于强烈的兴奋之中。这件作品应创作于日本江户晚期(约为s-s),作者为堀江兴成。-题材-

作者堀江兴成选取了日本“正月”里的一些风物作为创作题材,对于国人而言比较陌生,那就先来聊一聊吧。(回顾链接点击:江户的正月)

一个民族,在一年之中,总有一顿很重要的饭。这顿饭常发生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嘛,就是年夜饭,日本则是“御节料理”了。

所谓“御节料理”,就是正月间,日本民众为了供奉神明、招待亲友、祈运纳福,而认真准备的一顿料理。所以“御节料理”不仅丰盛,摆盘也十分讲究美感,最主要的是,寓意一定是吉祥美满的。

作品选择了“御节料理”中的三种:一是“鳀鱼干”,象征土地肥沃,五谷丰登。

二是“栗金团”(将栗子和红薯混合,再捏成栗子的形状)。*金,作为世界性的一般等价物,无人不爱。而日本人又对*金尤为痴迷,将此取名为“栗金团”,足见喜爱之情。寓意是希望来年日进斗金。

三是“黑豆”(以黑豆、酱油、糖、盐煮成),表示下定决心,来年要努力奋斗,新年立flag,元气满满。

除去“御节料理”,这件“正月吉物”中,还有其他吉祥的风物,比如“茄子藤叶”。

在日本,过年时做的第一个梦叫做“初梦”,据说能预兆未来一年的运势。那梦到什么比较好呢?民间谚语云:“一富士,二鹰,三茄子”。人们相信梦到这三种东西,来年必交好运。(点击了解:江户新年二三事)

“茄子”在日文中,与“完成”谐音,所以这件作品还含有“美梦成真”的期许。

最后就是“南天”了,这就是从中国传来的“南天竹”,颜色大红,喜气鲜艳,果实讨喜,深受民众青睐,也成为了庆贺新年的吉祥装饰物。

所以,这是一件祝愿来年五谷丰登、日进斗金、祥和喜庆,还元气满满的正能量作品。

这些吉祥之物集体登场,对于江户民众来说应是不小的惊喜,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一年之中多为劳苦,平日难得享用一些好东西,而当打开“五重盒”,那超乎想象的“御节料理”呈现在面前时,内心必然是充盈着幸福感。这件作品以极美的方式,表达了极美的题材。在刻画生活中的“美味”时,自身也成了艺术上的“美味”。“正月吉物”也就有了双重的体验:一是新年的喜悦,二是艺术创作的美学体。诚实讲,因为文化的差异,时空的隔断,我们难以在这件作品上体会到新年的喜悦,但艺术感,却总能跨越文化和时空。本作自创作而成,被英国藏家Meinertzhagen收藏并首次记录,百余年间流转多位藏家,现已知在五本出版著作上刊登过,为许多人带去了美妙体验,我也来添砖加瓦,接下来再聊聊它的美学方面。

-设计美学-

日本的审美包容度很高,呈现出多元的美学风格。沿用欧美学者对日本美学的分类,“正月吉物”具有明显的“渋”的审美特征。所谓“渋”(古字同“涩”,SHIBUI),是比较偏向“古典贵族”的审美,带来一种内敛且精致,素雅且考究的美学体验,我们可以先在以下几个作品中感受一二:虽然欧美学者进行了复杂的分类,比如“渋”,“侘寂”、“濃淡”、“粹”、“間”、“婆娑罗”等等,但简单分类的话,审美主线几乎就在“市民”-“贵族”-“禅宗”之间。上述复杂分类无非是这三者的某些侧面,而这三者之间的直观差别,主要体现在“表达欲”和“精致程度”两大方面。可以参考下面三件刀镡:

市民向

略贵族向

▲禅宗侘寂-含蓄精致-“正月吉物”偏贵族审美,不同于风靡一世的华丽风格,也不同于艰深晦涩,强调禅宗哲学体验的侘寂之风。这种美学风格是一种适度的内敛,不刻意的含蓄。它既非无需品读的那种直白外放的美,亦绝不是反复咀嚼都难得其要的美。解构这种风格,会发现它往往需要两个支点,第一是“含蓄”,不能放纵自己的表达欲,不能歇斯底里;第二是“精致”,在想要着重表达的地方,要做到毫无保留。那我们来看看“正月吉物”,其实不难发现,作者在表达上是有所克制的。日本文化中有一种喜欢把所有“美好”集中在一起的冲动,比如七福神宝尽纹,面尽等。这种“聚集美好”式的创作,常常追求视觉上的“满”,加强冲击力度,以向观众输出“幸福感”,一般会尽量减少留白。相比之下,本作明显比较“克制”,作者并未将“吉物”铺满整个平面,而是适度留白。但对于留白部分,并没有简单的空着,而是打满了最顶级的“鱼子地”。鱼子地,是非常考验作者的基本功的技法,一个打错,全部重来,这些“鱼子”是如此的细密,而且呈一圈一圈的规律排布,其中耗费的心血,难以估量。这种处理反而展示了这种美学风格微妙的精致,它的低调实际上是伪装的,也说明了它的创作逻辑:为了追求美学效果,它会在某些地方进行简化,然而内心并不是要让作品变得简单,所以,反而要以某种看似不起眼的方式,苦心孤诣的将“简化部分”打造好。在下一篇,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作品的工艺美学方面,这也是这种美学的基石,即无以伦比的精致,在我看来,这才是作品最大的乐趣所在。

END

往期回顾

日本漆工史—桃山时代的漆艺

江户的一年|日本的四月为何叫作卯月?

根付师介绍第一期:正民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