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 http://m.39.net/pf/bdfyy/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百花待放。效仿宋代宫廷插花,采撷松枝、南天竹、梅枝配以青铜器,以郑重美好的方式迎接春天,极具仪式感。在宋徽宗的《听琴图》里,也有此般景象。花材的点缀,让高冷的金石学也变得意趣盎然。
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插花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通过插花以表达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
瓶花缘起于礼佛,随着审美观念的不断提神升,又兴盛了宗教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民间插花等形式,还有诸如理念花、写景花、心象花、等多种艺术观念。以鼎插花,亦属于宫廷插花的范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
宫廷插花在古代也叫“宫体花”、“院体花”,用于皇室或者贵族的生活。不论花材还是器具,都以体现高雅富贵为主,赏花的时候还要“画图、新诗、翻曲、美醑”。
《西湖志余》中记载了宋纯熙六年,太上圣寿诞时插花的情形:“采(牡丹)数千朵,插水晶玻璃、天青、汝窑、铜瓶中。”“又独设沉香桌,列白玉碾花商尊,高三尺,径一尺三寸,上插照殿红十五枝。”可见,“琉璃、瓷器、铜器、玉器”都是宫中插花的常用器皿。
宋代,金石学盛行。宋徽宗特别喜欢青铜器,大力在全国搜罗,并开始用青铜器来插花。宋徽宗所绘的《听琴图》里的花,就是用青铜鼎来插制的,放在画面中部的太湖石上。
《听琴图》局部
博古图一类的画中,也时常可以看见青铜器物与花卉的搭配。“博古图”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徽宗时期编著的的《宣和博古图录》之中,这是描绘著录当时所见商周时期青铜器形制与图案的绘本图谱作品。内容以白描形式绘制商周青铜鼎彝之器,然后配以所绘青铜器的铭文拓片及释文,所选青铜器以宫廷收藏为依托,共收录青铜古彝器件,是官方修著的古器物图录。
《宣和博古图录》
宋人在金石学图录上所体现了“格物致知”的精神。不仅为考古学做出了贡献,也为博古题材绘画提供了最初的范式。
明代中晚期,博古题材绘画又出现了表现士大夫阶层鉴赏古器场景的博古轴绘画作品。如仇英《竹院品古图》中,桌子、几案和地上摆放了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及瓷器,右面桌子上摆放有周文王鼎、觚、角、敦。
仇英《竹院品古图》
把古器物与花卉进行搭配的作品,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中一个特殊的图像类型,不能够把它单纯的等同于“花鸟画”或者“礼器图”,将鲜花与色彩斑斓的古器物结合起来,是一种高级的审美,同时也对自然之物赋予了新的意义。
博古题材的绘画与金石学、考据学的繁荣息息相关。清末民国更是如此,乾嘉以降,朴学大兴,金石学的研究空前绝后,同时在这一时期也有大量古物出土,因此文人士大夫之间博古好古之风日益盛行。
清末民国——博古绘画题材创作的鼎盛时期
全形拓本的出现,社会经济的发展,花鸟画的繁荣等都是清末民国时期,博古题材绘画创作繁荣的原因。当时的金石学家、画家、商人皆喜好古物,还出现了许多颇有造诣的金石学者。金石所提出的关于书画“古雅、简洁、朴厚、古研”的审美标准开始大量影响当时的绘画作品创作,*宾虹更是直接突出了“道咸画学中兴”。
全形拓本是一种拓制古器物立体效果的特殊拓本,与“平面拓本”相区别,出现于清代嘉道年间,学者们普遍认为其创始人为浙江嘉兴人马起凤。我国古文字学家,古器物学家,书法篆刻家容庚先生在其《商周彝器通考》中认为:“彝器拓全形,始*兴马起凤。”
全形拓
僧人释达受(—)曾经得到了马起凤的亲授,不仅使全形拓片与传统写意花卉相得益彰。容庚曾言:“全形拓本之长处,在能依原器之大小,使形状花纹展现于纸上。加以题识,补以花卉,即是一轴最佳之美术品。”
古器物具有“金石同寿”的美好寓意,而“花博古”作品中又多添加寓意美好吉祥的花卉蔬果。这种绘画形式不仅满足了当时文人雅士雅好博古的精神需求,还满足了普通市井群众祈求“荣华富贵”的世俗心愿。
如清末海派先驱赵之谦在其博古画作品《百事如意图》中的题字:“富贵寿考,百事如意,宜子孙,鼎*耳。”画中花卉有腊梅、玉兰花、柿子、松枝、天竹与灵芝六种花卉蔬果。
赵之谦《百事如意图》
青松象征着坚韧与长寿,腊梅则代表报春与傲骨,同属于古人仰慕的“岁寒三友”,以此来比喻高洁的君子;玉兰又被称为木笔,“笔”字与“必”谐音,玉兰陪衬灵芝,寓意“必得其寿”;天竹则谐音“天祝”;柿子则寓意“事事如意”。
《颂鼎繁华图立轴》
清末民国时期,又出现了把金石鼎彝得全形拓本或绘本与传统清代题材中的蔬果花卉相结合的“花博古”作品,以此传达古意盎然的趣味。不仅寓意吉祥,且让人耳目一新。这类画以海上画派画家为创作主体,包括当时的还派画家如赵之谦、吴昌硕、张熊、任颐、蒲华、任薰、朱偁等,皆有大量博古图创作传世。这些画作虽然具有西洋写实画风的面貌,其精神内涵却是传统的。
吴昌硕(年08月01日-年11月29日)
海派的博古图创作从数目而言应以吴昌硕为最多,吴昌硕很喜欢创作以青铜拓片与大写意结合的博古图。年,他曾提出了“与古为新”的创作思想:“予爱画入骨髓,然古画神品,非千金万金不可得。但求夏商周秦吉金文字之象形者,以为有画意,摹仿其笔法。”
吴昌硕《鼎盛图》
吴昌硕《古鼎牡丹图》
从19世纪初叶到20世纪40年代这年的时间里,是博古题材绘画的鼎盛时期。博古题材的寓意、内容与传统的岁朝清供相似,一脉相通。但是对比下来,可以发现,清供题材作品多是应景之作,重在强调祈福纳祥之意,博古画则承载了很多珍贵的金石信息,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以青铜器插花,把春意纳入室内。
如花在野,明媚祥和。
是华丽的极致,内在精神的高扬。
发现美、坚守美、传承美。
慢慢体会,慢慢感受。
人生走到最后,自由达到极境,
从那里开出的花,才是真正的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