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17日至3月16日解放军发起了严惩越南侵略者的战斗,云南省交通局文山汽车运输总站党委遵照上级指示,根据自愿要求经过严格审查,挑选了75名工人、干部,加上配备的部队驾驶员、教员、医生,组建了七六加农炮连。队伍建立起来后,他们加强战备形势教育并根据连队成员大都是刚进来不久的新工人,对火炮不熟悉和时间较紧的情况是狠抓了连队的军事训练。
他们采取了现场教学、野外教学,边讲边实践,急用科目先学的方法,结合战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练习。同时,紧紧抓住以指挥班、各班长、瞄准手为骨干,分别重点突击辅导。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好成绩,经实弹射击检验,全连火炮直接瞄准射击和步枪射击都取得优秀成绩。
当年我国田蓬地区正面为越南的上蓬据点,是其向我田蓬地区进行武装挑衅的重要支撑点。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法国就在这个地方用石条和水泥修筑了一个碉堡群。后又经越南多年的苦心经营,修复加固,形成了一个高8至10米,厚80公分,由四个主碉堡围成的环形火力据点,同时附近还埋设了大量地雷。为此,越南军队凭借险要的地势和坚固的工事,耀武扬威,为非作歹,经常向我边民和正常巡逻的边防战士开枪扫射,并扬言“上蓬据点坚不可摧”、“田蓬地区全在我控制之下”等等,严重威胁着我边疆军民生命安全。
面对敌人的猖狂挑衅,民兵们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巴不得早日严惩开火除掉这个“钉子”。战前,负责炮群指挥的领导和连队干部多次到前沿观察地形,选择阵地。随后连里也先后组织了各班长,瞄准手对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并规定各号目标的基本瞄准位置,对火炮在不同情况下的进出路线展开周密的选择。根据我火炮近战效果好的特点,把炮阵地选择在敌正面米的土山上,连队到达指定位置后,晚上到前沿构筑炮阵地。
为了夺取战斗胜利,七六加农炮连的民兵们在天冷工具少的情况下,个个争先恐后,挖的挖,刨的刨。许多人手上血泡磨破了,血泥粘在一起,染红了锄把,但不叫一声苦。有时阵地上伸手不见五指,大家摸黑一点一点地挖。有时阵地上月光太亮,为了防止暴露目标,大家就蹲下去或卧下去刨。经过两天三夜的艰苦努力,全连共挖土多方,构筑了6个炮阵地和连指挥所、观察所、防空洞、交通壕及近米长的火炮进出路,做好了惩罚越南军队的一切准备。
2月17日晨,根据指挥部命令,他们迅速向阵地开进。这里山高坡陡,火炮又很重,而且要严格控制灯火和响声。在这种情况下,各排集中起来,一门炮一门炮地推进。驾驶员、炊事员,指挥员一齐动手,齐心合力把6门炮安全推入了阵地。这时大雾弥漫,雾雨纷飞,敌目标时隐时现。各瞄准手根据平时的测定,抓住大雾游动、目标露出的瞬间及时进行标定。
早上7点40分,只听到指挥员一声令下:“开炮!”顿时,一排排仇恨的炮弹飞出炮膛,在敌堡群上开了花,全连首战就取得了三发三中令人赞叹的战果,第一排炮就掀掉了敌前沿碉堡的顶部,把敌据点上的越南国旗炸得飞上了天。
随着云开雾散,敌碉堡一个个清楚地显现在大家面前。他们紧接着采取了“集中打点,层层剥皮的战术,又是一顿猛砸,打得碉堡群中心开花,乱石横飞,浓烟腾空。短短时间,就彻底把敌人苦心经营的碉堡群打成了一片墟,同时还引爆据点周围的大量地雷,为部队夺取据点开辟了道路。战斗中,全连同志打得英勇顽强,由于发射炮弹多震动力大,有8位民兵的耳朵都被震出了血,但他们仍然坚持战斗。这一战,全连发射炮弹发歼灭了30余名敌人,有力配合解放军顺利拿下了上蓬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