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草堂诗华第三届中华花艺展ldquo走
TUhjnbcbe - 2021/8/1 0:00:00
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年12月31日至年1月7日,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第三届“草堂诗华”中华花艺展。花展主题“草堂诗华”。“华”通“花”,以杜甫创作的千秋名诗作为本次花艺创作的题材。

本次花展由主创人卢春美、罗淑美、余郭艳三位教授,带领中华花艺特约教室至弘茶书院的一众花艺老师们共同完成,用花艺的造型来解读杜甫伟大的诗作,将文学艺术与造型艺术结合,进行美的创作。

此次花展分两梯次展出43件作品,分为一个大作区和三小版块。大作占地30平方米,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立意,另外三个小板块区分别是“走觅南邻”“锦水花间”“诗圣哲心”。

走觅南邻

于江畔独步寻花,走觅南邻,与友人隔篱喝酒。杜诗中充满了人世间的真情实感。透过他的诗篇,我们能感受到人生之百态。不同时节的情感,反映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风民俗。

此作品组以民俗插花为题,将传统节气时令中的一些插花的生活场景,用写实写景的手法进行呈现。岁朝插春盘、仲夏拨凉荷、入秋待金桂、数九觅寒梅……时令与花,民俗亦雅。

1

春盘

春日春盘细生菜

忽忆两京梅发时

——杜甫《立春》

作者:李睿婷老师

花器:古典篮

花材:姜、葱、蒜苗、小金桔、腊梅

作者李睿婷研习中华花艺5年。在这个作品中,她以篮为花器,内设葱、姜、蒜金桔、萝卜等食材,以仿效古时春盘插作。春盘又称五辛盘,以辛味菜蔬中之五种再配以白菜等各种生菜即为春盘,在新年之际插作,取“新”“欣”之意。寓意美好吉祥。新年制作春盘这一习俗起源于晋代,唐朝时已经非常流行。杜甫就曾写过《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2

清明

万条千缕绿相迎

舞烟眠雨过清明

——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作者:耿莉萍老师

花器:碗

花材:百合、剑兰、花毛茛、南天竹

作者耿莉萍研习中华花艺3年。以碗为花器,插以千层金、百合、剑兰、花毛茛、南天竹等花材。垂下的千层金,如清明时节万条千缕的春雨般舒松闲适,百合花盛开的春天,便是最好的踏青季节。眠雨后的清明,拎着一篮子茶具,上山寻得极好的明前茶,轻抿一口齿颊生香,便醉了这片韶华春光。

3

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作者:王蓉老师

花器:盘/筒

花材:粉菊、菖蒲、洋牡丹、蕨叶

作者王蓉,研习中华花艺1年有余。端午节自古就有插艾草的习俗,本作品以类似菖蒲的龙文兰叶插制婷婷之草,如仙鹤搬孤立于世,独自起舞的那一枝雪柳,象征卓尔不群离世独立的诗人,高洁而飘逸,而红色的那一点花毛茛,就像是不灭的生命之火,在整个作品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古早味的花布粽子作为配件,更显亲切朴素之味。

4

中秋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李智老师

花器:竹篮

花材:*玫瑰、君迁子、澳梅...

作者李智,研习中华花艺1年有余。中秋节是一个相思的季节,那一条摇摇欲坠的橘色金弹子,伸出了长长的思念的情愫,在桂花树枝条的托付中,眺望在竹篮的高处,吟诵着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重阳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作者:郑崇英老师

花器:碗

花材:*菊,洋牡丹,*莺...

作者郑崇英,研习中华花艺4年。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本作品以层层高的竹子表现登高望远,以菊花作为主花,配以菊花酒,应了重阳赏菊的风俗和意境。竹和菊,是花中四君子,一个飘逸一个隐逸,都不失一个逸者风骨。

6

冬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小至》

作者:及亚乔老师

花器:火炉

花材:鹤蕉、雪柳、鸡冠花、龟背...

作者及亚乔,研习中华花艺4年。南方的习俗冬至日喝羊肉汤,北方则吃饺子。鲜红的鹤蕉和鸡冠花,从老旧的铁釜怒发而出,象征冬日里熊熊燃烧的炉火,温暖了整个寒冷的冬天,也照亮了吃饺子和喝羊肉汤的人们的脸,“冬至阳生春又来”。

7

立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作者:李晓嘉老师

花器:瓶

花材:沙棘果、茶花叶、雪松、百合...

作者李晓嘉,研习中华花艺4年。春节毫无疑问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选用釉下彩瓶做花器,它通身绘制了象征吉祥意义的石榴和蝙蝠图案。红色的沙棘果挑着福字中国结,预示吉星高照、福气来临。松、柏等冬季长青的应景之物,让作品充满高古之味,配以炮竹应和诗中之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8

元宵

元宵灯火出游敖

斗巧争妍照彩鳌

——王迈《元宵灯》

作者:罗淑美老师

花器:隆盛篮

花材:百合、蕙兰、山胡椒、玫瑰

作者罗淑美,研习中华花艺40年。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隆盛篮作为元宵节的花器,以示圆满喜庆,篮内插以百合、蕙兰等吉祥的花草,整个作品呈现暖色系色调,给人以祥和之观感。再将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突出元宵节观灯这一习俗。

-TheEnd-

主创人

卢春美

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第2届教授

花龄逾40年资深花艺家

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武侯区联络处顾问

担任历年台北市历史博物馆展出及指导教授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草堂诗华”中华花艺展艺术指导

罗淑美

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第2届教授

花龄逾40年资深花艺家

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武侯区联络处顾问

担任历年台北市历史博物馆展出及指导教授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草堂诗华”中华花艺展艺术指导

余郭艳

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成都武侯区联络处主任

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31届教授

师承卢春美教授

至弘茶书院主理人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草堂诗华”中华花艺展策展人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草堂诗华第三届中华花艺展ldquo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