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门修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宋高宗赵构是在绍兴二年()逐步在杭州稳定下来的。
到了绍兴二十八年,*局稳定,于是赵构在凤凰山一带筑皇城。选择在凤凰山修筑皇城,是为了方便赵构在制高点掌控全局;
另外一方面,凤凰山临近钱塘江,也方便外敌侵犯的时候从钱塘江逃走。
皇城在修建,外城也要修建,于是同时修建了一座城门,就是嘉会门,这是凤山门的前身。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杭州地图上,古凤山门遗址是在南宋皇城遗址北面。为什么南宋皇城会在凤山门外呢?
这是因为凤山门是在南宋灭亡以后重建的。
南宋灭亡以后,元朝拆毁了杭州的城门,嘉会门也被焚毁。
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占领了杭州,重修杭州城墙,并将杭州城墙内缩,利用南宋皇城和宁门遗址,修建了和宁门、清平门、天崇门。
不过张士诚并没有占领杭州太久,很快朱元璋统一了全国,仍按照原有城门布置。
到了嘉靖年间,为了抵抗倭寇,废天崇、北新、钱湖三门,改和宁门为凤山门,也就是现在古凤山门遗址所在的地方。
所以南宋皇城就在古凤山门以南,在明清杭州城门外了。凤山门在南宋御街南端,旁有六部桥,为南宋三省六部诸官署所在地。
“凤山门上的血雨腥风凤山门作为杭州城唯一的南门,也曾经经历血雨腥风。第一次是在南宋时期,当时的凤山门不叫嘉会门,也不叫和宁门,而是叫双门。
靖康之变以后,宋朝皇子中只有赵构逃了出来。为了抵抗金兵的进攻,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
当时的商丘是抗金前线,赵构已经被金兵吓破了胆,金兵一有风吹草动,赵构就南逃,一路逃到了扬州,最后到达杭州。
然而在杭州,赵构宠幸宦官康履和大臣王渊。王渊用朝廷的士兵运送自己搜刮的财产,导致抗金不利,引起了当时士大夫和众将士的不满;
护卫赵构的苗傅和刘正彦更加不平,于是两人商量发动*变。
首先苗刘二人带*队埋伏起来,等待退朝而出的王渊,王渊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刘正彦拖下马杀死。
两人又来到双门城下,包围了皇城。而赵构也听到叛乱的消息登上了双门。苗刘二人见到赵构依然跪拜,不过胁迫赵构杀死祸国的宦官。
赵构没有办法,听大臣们的劝谏,把康履从双门上用吊篮放下去。一到城门下,康履就遭到叛*的腰斩。
最后在苗刘的胁迫下,赵构退位,立赵旉为皇帝,太后垂帘听*。事实证明,苗刘兵变虽然最初是好意,但后来昏着儿迭出。
勤王的队伍陆续到达,赵构复位,苗刘二人被打败,在闹市被处决。
再次承受如此惨烈的激战,则要到明朝嘉靖年间。当时倭寇祸害东南沿海,浙江和福建两地损失惨重。
胡宗宪作为浙江督抚,总制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处*务,抗击倭寇。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倭寇进犯,胡宗宪于清波门南城上筑带湖楼,东南城上筑定南楼,凤山门西城上筑襟江楼,艮山门东城上筑望海楼。
尤其是凤山门上的襟江楼“高二丈八尺,周十二丈”,靠近钱塘江,能够及时发现敌踪。
根据历史记载,明朝士兵曾经与倭寇发生激烈的战斗,最终倭寇被消灭,凤山门功不可没。
然而胡宗宪在朝廷里与严嵩交好,严嵩倒台以后,胡宗宪的下场也很惨;就连凤山门上的襟江楼也扯上了干系,让地方官吏一夜间拆了个干净。
凤山门外的马蹄声不同时期的凤山门外,跑的马儿不同。南宋时期,经济较为发达。
凤山门外是万松岭,是连接西湖和江干的要道,这里风景优美,所以很多人都会骑马到这里踏青,相当于现在开私家车到西湖区游玩。
和平时期跑的马儿都是踏青的马。
清朝时期,清*在湖滨一带建了座旗营;在凤山门外修建了大马厂,也就是养马的地方。
最初的八旗还是马背上的八旗,骑兵是主力,凤山门外的大马厂就是给骑兵提供骏马的基地。这个时候凤山门外跑的马儿是*马。
到了民国时期,兵营尤在,凤山城门被拆了,养马依旧;
只是此时的马匹已非驰骋沙场的战马,而成了商家圈养,用于出租给游客踏青赏景之用的娱乐工具。
游客上凤凰山,上万松岭去清波门,都可以租用,有马保儿相陪。
时过境迁,古凤山门一带已经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区,凤山门外跑的马儿也不见了踪影;
只有遗址的石碑孤零零地矗立,提醒人们记得这里发生的风风雨雨。这种说法,跟今天如火如荼的市场经济,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监制
先宏明
编辑
廖梅
部分图片素材整理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END-
点击回顾往期精彩讲一个财富永流传的民间故事
山海经征稿
我和《山海经》的“全家福”
40年寻亲启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