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养生大雪时节冬渐浓,温养润燥过寒冬
TUhjnbcbe - 2021/5/7 13:14:00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日0时9分迎来大雪节气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所以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大雪节气正是进补调的大好时机。“藏”重点保护呼吸道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冬季干燥,加之暖气较热,呼吸道成了最易发病的“重灾区”。应尽量增加室内湿度,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如果室内空气太干,可在暖气搭一条湿毛巾,或使用加湿器。一般来说,冬天室内的湿度在30%至60%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度”。这样的湿度下,人体总体感觉良好。同时还应适当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运动方面,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补”食补或药补以蕴藏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大雪和冬至前后进补。此时进行食补或药补,药力(或食力)易于蕴藏而逐渐发挥效能,是年老体弱之人以及慢性病患者健体强身、延年益寿的最佳时机。在饮食上应多食羊肉、菠菜、香菇、山药等食品,以养脾、肾。老年人脾胃虚弱,在饮食上应避免浓浊、肥腻和过咸之品,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怀山药、山楂、柚子等,多喝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穿”大雪养生要保暖进入大雪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大雪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头部的血管密集,耗氧量大,热量散发也多,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从中医角度来说,头为“诸阳之汇”,也是应该重点做好保暖的部位。“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头部保暖更加重要,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而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食”食补要吃大白菜和海带冬季应以进补为主,由于如今大家的饮食水平都比较高,饮食上更应养宜适度、养勿过偏。大白菜是大雪节气的时令菜,如今人们选择多了,但大白菜却是养生的最好时蔬。大白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很好地养护我们干燥的皮肤,而且大白菜还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对于冬季润肠通便非常有好处。白菜性平、清热,且无寒无温,“白菜解百*”不无道理,人们可在冬季多吃白菜来“解*”。而“冬吃萝卜夏吃姜”也是很好的选择,冬季人们运动较少,气血运行不畅,而萝卜恰有行气的作用。《*帝内经》四季情志养生一书中也提到。大雪节气应该多吃海带。在大雪节气为什么要多吃海带呢?这是因为,从中医角度来说,海水性属阴冷寒凉,生长于此的海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海带性味咸,长期食用还有温补肾气的作用。而且海带是人类摄取钙、铁的宝库,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冬季吃海带可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对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均有重要的保健作用。此外,大雪时节还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鸡蛋、牛奶、豆制品等。以预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发生。

避寒就温防冬病

大雪时节,气温明显下降,尤其以清晨和夜晚更为明显。天气寒冷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和支气管痉挛,进一步导致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因此,体质偏于虚弱或有上述疾病的人群,应该特别注意御寒保暖,尤其是头颈部、肩背部、胸腹部、足部这几个部位,最容易受到寒邪侵袭,应重点防护。

头为“诸阳之会”,靠近心脏,血流量大,向外散发热量也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散失总热量的30%,气温越低,热量散失的比例就越大。

如头部受寒,阳气受损明显,容易出现头痛、头晕、耳痛、鼻塞、流涕等风寒证的症状;胸背部受寒容易导致胸阳闭阻、心脉不通,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腹部受寒,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足部受寒,容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所谓“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容易诱发潜在的疾病。建议大家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生大雪时节冬渐浓,温养润燥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