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是营构自然美、创造山林野趣的不可或缺的物质材料,所谓“无花不成景,
无绿不成园”,植物在园林创作中具有其他要素无法替代的作用。
(1)隐蔽围墙,拓展空间如植物的垂直绿化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它可以柔化墙
面,遮蔽不美观的墙体和有碍观瞻的构筑物,营造私密性空间。
(2)笼罩景象,成荫投影苏州留园的绿荫轩是一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是一处赏
留园春景的极佳所在,其西面原有一棵多年的青枫,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
荫”为轩名。可以极好地改善小气候。
(3)分隔联系,含蓄景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清代沈复游览江南名园浙
江海宁安澜园时,见到“池甚广,桥作六曲形,石满藤萝,凿痕全掩,古木千章,皆有参
天之势,鸟啼花落,如人深山。”袁枚称其“擎天老树绿槎材,调羹梅也如松古。”大树形
成了园内主要的风景画面。
(4)装点山水,衬托建筑承德避暑山庄山岳区景点山近轩,在山庄松云峡中部南坡
半山腰,坐东北朝西南,是山庄苑中大型的山地园林之一。乾隆诗曰:“草房虽不古,而松与古之。”水中的水生植物,可使水面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为园林景色增添情趣,净
化水体。
(5)陈列鉴赏,景象点题春兰、秋菊、水仙、菖蒲被称为花中四雅,是园林陈设所
用盆景、瓶花的重要观赏花卉。
(6)渲染色彩,突出季相陈淏子在《花镜》中形象地描写了园林植物随着季相时序
之变化呈现出的美丽色彩。
三春乐事:“梅呈人艳,柳破金芽;海棠红媚,兰瑞芳夸;梨梢月浸,桃浪风斜。”
夏天为避炎之乐土:“榴花烘天,葵心倾日,荷盖摇风,杨花舞雪,乔木郁蓊,群葩敛实。篁清三径之凉,棉荫两阶.....
清秋佳景:“金风播爽,云中桂子,月下梧桐,篱边丛菊,沼上芙蓉,霞升枫柏,雪泛荻芦。晚花尚留冻结蟪,短砌犹噪寒蟬...”
寒冬之景:“枇杷垒玉,蜡瓣舒香。茶苞含五色之葩,月季逞四时之丽.....且喜窗外松筠,怡情适志。”
园林色彩增加构图意趣,颜色影响感情和空间距离的变化,如红色给人以热情兴奋的活力感,白色呈纯洁和悠闲淡雅的气氛,绿色有宁静舒适感和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暖色具有趋近的感觉,冷色具有远离的趋势等。
(7)表现风雨,借听天籁创造园林声景诸如松涛竹韵、桐雨蕉霖、残荷听雨、柳
浪闻莺、高槐蝉唱、苔砌蛩吟等,都是天籁之音。
苏州拙*园听雨轩
轩周围植竹子、芭蕉、梧桐树,轩南小池中有睡莲,因取唐代李中“听雨人秋竹”诗意名
之。
苏州拙*园留听阁,取唐代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
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则是专为听松风而设的景点,都是借助植物造景的佳例。
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一)适地适树
各种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
求。在植物配置时,首先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持一定的稳
定性,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适地适树。
(二)功能要求
不同的园林绿地有不同的功能要求,植物的配置应考虑到绿地的功能,起到强化和衬
托的作用。如对于纪念性的公园、陵园,要突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植物的选择上可用松柏类等常绿、外形整齐的树种以寓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如武汉解放公园苏*烈士纪念碑用常绿树笔柏列植,寓意烈士万古流芳。
(三)景观需求
园林绿地不仅要有实用功能,而且要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属于艺术美的范畴,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合理地进行搭配,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美的魅力。
1.因地制宜不同的绿地、景点、建筑物性质不同,功能不同,在植物配置时要体现不同的风格。公园、风景点要求四季美观,繁花似锦,活泼明快,树种要多样,色彩要丰富。寺院、碑刻、古迹则求其庄严、肃穆。配置植物时必须注意其体形大小、色彩浓淡,要与建筑物的性质和体量相适应,轻快的廊、亭、榭、轩,则宜点缀姿态优美、绚丽多彩的花木,使景色明丽动人。
2.因时制宜植物是有生命的园林构成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从幼小的树苗长成苍天大树,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在一年之中,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季相特点,从而引起园林景观的变化。因此,植物配置既要注意保持景观的相对稳定性,又要利用其季相变化的特点,创造四季有景可赏的园林。为了达到设计要求,在树种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其今后可能形成的景观效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结合,景观形成快,并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首先要根据设计意图做好统一的季相构图,分成春、夏、秋、冬四个景区,每个景区通过一两种植物的季相变化来突出某个季节的景观。
如扬州个园利用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配以四季假山,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时序景观。
春梅翠竹,配以石笋,寓意春景
夏种槐树、广玉兰,配以太湖石,构成夏景;
秋栽枫树、梧桐,配以*石,构成秋景;
冬植蜡梅、南天竹,配以宣石和冰纹铺地,构成冬景。
将四景分别布置在游览路线的四个角落,从而在咫尺庭院中创造了四季变化的景观序列。在重点景区或景点,既要突出主要的观赏植物,也要考虑四季变化,配置一些其他植物,做到四时有景,多方景胜,避免景色单调。
3.因材制宜植物的观赏特性千差万别,给人的感受亦有区别。配置时可利用植物
的姿态、色彩、芳香、声响方面的观赏特性,根据功能需求,合理布置,构成观形、赏
色、闻香、听声的景观。如龙柏、雪松、银杏等植物,形体整齐、耸立,以观其形为主;
樱花、梅花、红枫等以赏其色为主;白兰、桂花、含笑等是闻其香:万壑松风,雨打芭蕉等主要是听其声。
如苏州拙*园在闻木樨香轩景点四周种植桂花,每当花开时节,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构成观景、赏花、闻香的极佳景致。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创造回林意境,
扬州个园,是因竹子之叶形似“个”字而得名,园中遍植竹子,以示主人虚心有节、刚直不阿的品格
植物配置艺术一般小园林的植配主要讲究层次,大概分五个层次,由高到低:
乔木层(树群的天际轮廓线)
亚乔木层(开花繁茂,美丽色叶)
大灌木层
小灌木层
多年生草本花卉层
通常乔木来营造空间二乔形成视线的焦点,灌木体现植配的风格。
考虑常绿和落叶的比例,一定要有常绿植物,如果你的大乔是常绿是你的二乔就可以落叶的开花的,如果你的大乔是落叶的那么你的二乔就要用常绿的。这样能保证冬天不会光秃秃。
下面来具体说说不同层次的植物配置:
两层结构:
乔木+地被(草坪):通过简单的乔木层与低矮的地被或草坪进行搭配,用于表现一种简洁、通透的林下空间。适用于景观树概念、造型概念、主题林概念、色带概念灌木+地被(草坪):通过灌木与地被(草坪)的组合,实现视线的半阻隔。一般用于两个组团之间的过渡。而这些植物之间的搭配,也是有许多固定组合的,比如白桦这种据说有眼睛的树,就有多种搭配。白桦林+波斯菊、白桦林+鼠尾草,等等。
三层结构:
三层结构作为绿地中典型植物组团的主体形式,它相对尺度较大,同种基调植物数量较大,在中间区域成片、成线种植,形态较简洁。
四层结构:
作为三层结构的提升,应用于植物基调组团配置中的重点突出区域部位,通过乔灌地的多层配置,形成高低错落、色彩多变的植物景观,与基调部分形成疏密对比。
五层及以上结构:
大乔+小乔+大灌+小灌+地被(草坪):通过拨高的大乔、圆冠型小乔、不同形态的灌木组合形态的灌木组合、色彩斑斓的地被花卉进行多层次配置,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一般应用于重要节点、视线焦点、大门入口等重要位置。
植物造景图片欣赏:
马克笔古风插画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