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蓝城园趣梅花香自小院来
TUhjnbcbe - 2021/4/8 14:22: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读《红楼梦》时,觉得世上大概没有比薛宝钗更稳重大方的女子了。直到第四十九回里堂妹薛宝琴徐徐出场,众人眼里完美无缺的“蘅芜君”突然破功,说出了“我就不信我哪儿不如你”的气话。

起因是贾母对宝琴无人能比的宠爱——“逼着”王夫人收她做干女儿,把舍不得给宝玉的“凫靥裘”都赠了她。而让这一份宠爱达到顶点的,源于一次“借梅”:

从妙玉处回来路上,贾母被宝琴雪下折梅的场景所惊艳,说仇十洲《双艳图》里的美人都比不上,还让惜春把这幅《雪下折梅图》画出来,甚至起了将她许于宝玉的念头。

且不论宝琴的美,是否因这一株梅花而愈加惊艳。由古至今,确有无数雅士为梅倾倒,并引梅入园。

古之雅士梅为友

早在晋代,文人便与梅结缘。相传,晋武帝院中栽有一株梅花树,此树独爱好文之人:每当晋武帝好学务文时,满树梅花就会盛开,反之则不开花,自此梅花便有了“好文木”的雅称。

北宋隐逸诗人林逋,一生不娶不仕,隐居西湖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平日种梅、赏梅、卖梅,生活怡然自乐,写下了不少梅花诗,《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两句,更成了咏梅的千古绝唱。

林逋之后,北宋的另一头号“梅粉”当数陆游,且后者对梅花的狂热几近成痴:一般人折梅插瓶,最多不过数枝而已,陆游却恨不得把整棵树上的梅花都装到瓶子里,甚至想效法汉武帝,将梅花“金屋藏娇”;他还曾冒着亵渎朝廷的罪名,把梅花插在官帽上,如孩童般手舞足蹈,以至居人空巷。

梅之高洁、梅之“生气”、梅之韵味,无不吸引着文人雅士驻足欣赏,不同的搭配手法,更使梅花具备了更多广义的意向与精神内涵,让冬日里的一方小院,别具意趣。

风雅之赏梅为景

《梅品》写道:“梅在淡云、晓月、薄烟、细雨、清烟、佳月、夕阳、微雪、晓霞中观赏格外传神;尤其月夜、雪中赏梅,韵味别具。”

与柔软的水景相配,梅花开时更能突出树干的坚忍不拔,同时营造出雅致的园林意境。

与纯洁的雪花互为映衬,如洁白的宣纸上洒下的点点粉墨,“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石造景,两者同格、刚劲简洁,梅花借石更清丽,岩石因梅花而生动,能够营造出富有逸趣的庭院氛围。

除了与自然景物相搭配,中式园林的造园者还常常借用文人雅士的诗词画作进行创作。

例如网师园内的“竹外一枝轩”,取意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诗意,没有江头千树的壮阔,却有彩霞池边的斜梅一株——它既是实际种在水边的梅树,也是人们心中横斜而出的勃勃生机。

诗意生活梅为趣

寒冬时节,园内有梅可赏、有梅香可嗅,这是古时文人雅士向往的生活,也是蓝城想为家人们营造的庭院意趣。

岁月如梭,古时以梅为景的园林小品有些已不复存在,国人“以香为重”的赏花习俗却被完好保留了下来——不同于兰花的幽香、荷花的清香、白兰的浓郁和玫瑰的甜腻,梅花的香是在寒风中阵阵袭来的清芬冷香。

折几枝梅花入室,将这一缕冷香插入瓶中,搭配红木、根藤、竹架,用南天竹、火棘、枸杞等小果型的观果盆景及迎春、水仙、万年青、兰花、吉祥草、凤尾草等陪衬,相得益彰。

嵊州越剧小镇

实拍图

讲究生活品质的李渔曾说,赏梅就应该搭个帐篷,边饮酒、边赏梅;在园中纸屏里,将窗随花所开,尽情赏花。虽不能完全复刻明朝人的赏梅风雅,但在蓝城的院子里,家人们依旧能寻到别具诗意的生活之趣——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蓝城园趣梅花香自小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