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大道位于海盐县城东部,是县城东部区域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城市主干道,串联起城南新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大桥新区等片区,是海盐县各片区发展联系的重要纽带。目前滨海大道(朝阳东路-创业路)已建成通车,滨海大道(环城南路-秦山路)正在建设中,本项目的建设,将南北贯通滨海大道全线,进一步强化滨海大道交通功能,为各片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交通支持和服务。
同时,滨海大道规划为县城主干路网的东部主通道,与环城南路、联翔路等一起形成县城区域内主要环线通道。目前滨海大道(朝阳东路-创业路)已建成通车,随着本项目与滨海大道(环城南路-秦山路)的建成,区域内主环线通道将闭合,对于区域交通的分流和转换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县城交通拥堵状况,使得区域路网更加完善。
滨海大道将结合翁金线两侧绿化景观改造,可有效改善区域面貌及周边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增加生态景观,营造一个环境优美、景观丰富、欣欣向荣的景象。
项目基本情况
海盐县滨海大道(秦山路-朝阳东路段)工程建设地点位于滨海大道(起点秦山路,终点朝阳东路),设计范围全长约米,红线宽度16米,双向四车道,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40km/h,全线大部分采用桥梁形式(含白洋河高架桥1座,长约米),同时利用附近翁金线改造成非机动车道和绿道系统,宽度约7m。该工程估算总投资约万元。
主体工程
(1)道路工程设计:
滨海大道(秦山路-朝阳东路)设计,机动车道路设计全长约米(含白洋河高架桥),红线宽16米;两侧结合翁金线及周边景观改造,翁金线改造的绿道全长约m;
(2)桥梁工程:
滨海大道上跨白洋河桥梁设计,桥梁设计全长约米;
(3)管线工程:
道路范围内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等管线设计;
路附属设施工程
主要包括道路红线范围内的绿化景观、交通设施及城市家具等。
平面设计
本项目设计范围南起现状秦山路,实施起点桩号0+.,北至现状朝阳东路,实施终点桩号1+.。其中道路部分(不包括高架桥)为桩号0+.-0+.75及桩1+-1+.。全线共设置4处平曲线。其余路段均为直线。全线道路线形满足规范要求。道路沿线分别与现状秦山路和现状朝阳东路相交。
秦山路至朝阳东路段的滨海大道范围内的现状翁金线宽7米,受东侧已改建一线海塘和防护林控制,已无拓宽空间。因此,规划道路红线在秦山路至朝阳东路段则采用机动车道与慢行系统分离的布置方式,在翁金线西侧布置一条宽16米车行道,双向4车道规模,现状翁金线结合两侧景观改造为绿道,道路平面线型与现状基本一致。
由于该线形方案需对沿线现状边坡、堤岸坡脚进行开挖并破坏部分现状防护林,为保证现状翁金线及一线海塘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本次设计在挖除边坡后设置钻孔灌注桩并对现状防护林进行修复整治处理。
横断面设计
结合规划条件要求和桥梁布置,滨海大道具体断面布置如下:
16米车行道(双向4车道)+7米人非混行绿道。其中16米车行道位于现状白洋河上方,现状防护林西侧,现状翁金线改建为人非混行绿道(4.5米非机动车道+2.5米人行道)。
全封闭型声屏障
1、全封闭型声屏障在桩号0+-1+桩号范围内的高架桥上设置,全长米,高出桥面约6.5米,其中防撞墙两侧3.2米高度内布置为0.6米高80mm金属吸声板+1.5米高的透明隔声板+0.6米高80mm厚的金属吸声板,其余顶部为8mm厚的磨砂PC板。
全封闭型声屏障应耐腐、抗老化、抗震。声学构件使用寿命为20年,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满足50年的要求。
绿化设计定位
建成后的滨海大道融合海塘景观和分离式交通功能,融合特色绿道、游步道,沿途不仅有滨海风光,还有市民活动公园广场等设施;将生态、休闲、文化相契,体验与活力并存;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海滨风景画廊。
绿化设计
(1)翁金线与设计滨海大道之(车行道)间的林带绿化设计:
现状林带以柏树和杂树为主,整体较为凌乱,设计从滨海大道整体效果出发,建议绿化带整体新建,形成疏密有致、林缘线丰富的风景防护林带,道路和绿带之间形成或通透或密闭交错形成统一的整体。
0+~0+段,道路施工界面和现状边坡交叉,设计在道路外侧增加挡墙,此范围内绿化的腹地在10米左右是设计的重点:结合地形营造土坡,以草坪、组团、树阵景观为特色,同时兼顾道路和绿道的观赏面。
其他部分边坡按照现状,金翁线往北绿化道宽度1-5米不等,结合地形,以水杉、泡桐、香樟为基调树种,下层灌木以南天竹、金丝桃为主,通过梳密、高低的搭配,形成林缘线丰富的景观防护林带
。
(2)翁金线绿道绿化种植设计:
设计绿道的腹地允许的情况下非机动车和人行道采用分幅设计,分幅的绿化以开阔的草坪大树小组团为自然团状种植为特色,丰富整体视线和绿道的空间
(3)边坡设计
滨海大道车行道路线位与现状河道,沿河绿地部分重合在一起,道路主体工程部分需要采用桥墩式布置方式与白洋河重合,为考虑桥墩落墩位置对场地影响及美观性,在设计中对现状河道的驳坎进行景观生态化处理,桥下沿河绿地种植水生植物,粗放式管理。边坡采用喷播的缀花草坪,形成特色斜坡。
分段种植设计
(1)公园衔接段:
该区段主要考虑道路与绿道间隔离带、绿道路侧公园绿化衔接两方面问题,隔离带绿化应选用当地特色树种,可配合公园种植彩叶、观花树种。
(2)防护林梳理段:
该区段现状以防护林为主,树种选择需从耐盐碱、防风等防护林树种进行选择,结合道路高架下河道进行整体设计,既满足防护林要求,又符合生态原则,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为设计目的。该区域地块主要以现状海塘防护林绿地为主。
①现状:以柏树为主,落叶植物为主,柏树单排作为防护林种植。防护林长势较差,部分植物缺失;现状乔木杂乱,部分长势欠佳;中下层植物较少,层次感较差;靠近白洋河地段为空地或农田。
②梳理:对现状长势较差的植物进行择伐梳理。首先针对所有的濒死树、弱小株、重病树进行择伐;对地被及灌木进行清理。
③补种:分段落进行补种,增强植物疏密对比及层次变化。首先对防护林进行补种,保证防护林的完整性;然后根据现状补种特色乔木,保证疏密有秩;最后增加中下层灌木及地被,增强层次效果
④防护林植物品种选择:在树种选择上:耐盐碱、抗风折、树体高大、冠幅小、易繁殖、生长快等。
翁金线改造设计
作为分离式交通组织模式,设计将现状乍秦公路划分成7米机动车道及2.5米人
行道作为绿道体系将慢行道贯通,增设多维度的景观体验空间。绿道平面线形与海塘堤坝依据场地宽度,局部形成若即若离的两股线形,自然生动,绿道铺装采用透水沥青,并绘制特色滨海风情绿道图案及线条,增加骑行乐趣;形成滨海最特别的骑行段。
(1)铺装设计
4.5米特色骑行道选用彩色透水沥青材料,骑行道路面装饰滨海系列图案;人行道选用厚重耐用的花岗岩,通过对面层的特殊处理、铺砌;
(2)小品及附属设施设计
户外小品、雕塑、等城市家具造型力求简约大方、富有现代感,适当融合地域文化元素与符号,体现现代与历史文化融合之美,色彩以蓝色系为基调,辅以红、*、橙点缀,体现热烈、浪漫的氛围,材质以现代金属材料和原生材料为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