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
项目类型-生态理念5A级旅游景区
项目地点-广西省南宁市
交通信息-打车到园博园东门或者南门
12月中旬后,天气开始降温了,广东终于有了冬天的样子。但是被窝是真的是很暖和,也许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每天早上都根本不想起床,想醉在梦乡里。
说实话,最近的我也开始懒惰了。一开始以为写文章是件容易的事情,后来发现一件事情要做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突然很佩服那些一直坚持着记录植物的大神们,果然还是我的热情度不够呀,那么也请原谅下我这冬天里懒懒的心情吧。接下来推荐一个我路过的地吧-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
12月1日的时候,南宁那天的天气有10几度吧,比当时的深圳气温低了很多。虽然离深圳很近,三个小时多高铁就可以到达了,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机会逛下,这次也只是匆匆而过。
其实,南宁的植物和广东地区并没有多少不同,可以说广东地区可以用的在这里几乎都有。走在路上,我也随手拍了几张照片,也了解下南宁的道路景观。
打车路上,和司机师傅聊天,司机师傅说这一段目前是南宁正在开发的新区,这里有很多新建的楼盘和公共景观,就是目前交通还不是很方便,交通方面只有公交直达,并没有地铁。所以个人建议过来这边还是打车比较方便。因为平常出租车也比较少在南宁园博园那边等客。
一路上有一些大王椰子,芒果树,*槐,大腹木棉,银海枣,蒲葵等。
接下来还是正式进入正题吧,聊聊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南宁园博园位于南宁市中心东南方向约12公里的顶蛳山地块,园区主要有三个主入口,主要的景点都分布在南门和东门。园区的面积很大,总面积约公顷,主园区占地公顷,临时配套服务区用地49公顷,遗址公园一期用地约18公顷,田园风光区用地公顷。在园林规划理念上,园博园本着“不推山、不填湖、保留现状植被”的原则,对整个园区进行规划设计,力求打造一个集“生态、文化、共享”三大特色于一体的特色展园。而且为了避免大挖大填而破坏原有的自然山水,主要通过生态保护、矿坑修复和海绵规划等方式来实现园区的建造,现景区保持原有自然山水的风貌的比例可达43.4%,以“生态宜居园林圆梦”为主题,突出“生态的园博、文化的园博、共享的园博”三大特色,着力建设“中国绿城”升级版国际园博园,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园区总平面图
我当时是从东门进去的,进入园区后,我先是走路游玩,后面发现园区实在太大了,且园区没有商店一类的,后面又累又饿的,我又跑回入口去租车了。所以建议朋友们一定要租游览车及自己外带食物,不然走路走一天都走不完,虽然租车一个小时50元,挺贵的。
园博园共设东盟园,中华城市展园北片区,中华城市展园南片区,广西园,丝路园,设计师园,企业园,顶蛳山遗址公园,顶蛳山贝丘遗址博物馆,东盟友谊馆,清泉阁,演艺中心,宜居城市馆,童趣体验馆。
主园区的规划布局可概括为“三湖十八岭”。“三湖”分别是北部的玲珑湖、中部的清泉湖以及东南部的七彩湖。“十八岭”是在保留现有十八座山体的基础上,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手法,形成“邕、龙、翠”三大山岭景观脉系。
园林展园带以展园布局为主,从北到南依次为东盟园、中华园北展园、中华园南展园、广西园、设计师园及丝路园,形成了“一轴托两翼”的展园布局,充分体现第十二届园博会的“国际范、民族风、壮乡韵”及亚热带风情特色。
规划设计展园90个。其中,中华城市展园54个、东盟国家城市展园10个、丝路国家城市展园9个、广西园1个、设计师园5个、企业园11个。
园区内还将设置“四馆一阁两中心”为主的多个建筑,即园林艺术馆、东盟馆、体验馆、顶蛳山遗址博物馆,以及清泉阁、游客服务中心、演艺中心(赛歌台)。
因一开始只是毫无目的入园,后面发现时间太少,错过了很多地方,园区并走不到一半就返程了,个人最喜欢的喜欢罗汉松园和石趣园,采石场花园以及东门口的造型树小景,后来发现设计师园也不错。
由于篇幅很长,下面就先介绍下东入口+罗汉松园吧。
1.东入口
东入口的配置都是以造型树+灌木球为主的模式进行搭配,因为场地很大,造型树和灌木球的规格也挺大的,目测多数都有4米以上的造型树和1.8米的灌木球,还是挺有震撼感的。
2.罗汉松园
罗汉松园位于南宁园博园东大门入口区域,占地面积约平方米,为园博园进园后呈现的第一个主题园,分为东、北、南三个部分,东部以罗汉松为主,北部是围合院,南部山水兼长,利用现状地形地貌,设计罗汉松、溪涧、瀑布、栈道、锦鲤池等与之结合,使其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的形态与意境。
园区东部
据资料显示罗汉松园中上百万的罗汉松数不胜数,其实树龄有超过年以上的。园中一共有35个不同品种的棵罗汉松,其中日本进口罗汉松15株,台湾兰屿罗汉松35棵,广西本地品种镰刀湾、厚叶神、贵妃等造型罗汉松株,珍珠罗汉松、米叶罗汉松、金砖罗汉松、雀舌罗汉、菊花心罗汉松等科普园品种共余株,自然形态松53株。是南中国最大的罗汉松园,里面的罗汉松价值连城。
园区南部
园区北部
最后针对游园后的小小总结:
罗汉松园植物方面:
1.园区东部以罗汉松为主,整体搭配手法以造型罗汉松+多种细叶地被为主,且地被龟背式种植,每个组合非常精细;
2.南部山水兼长,地形有较大高差,且有水景环绕,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的形态与意境,整个园区此处是最受游人喜爱和停留的,可见园林中的山水备用人们喜欢;
3.北部是围合院,整体以乔木+球类+地被和竹林为主,搭配上个人感觉并没有太出彩之处。
4.植物材料上:
乔灌木主要有各种罗汉松,刺桐,铁冬青,琴丝竹,鸡蛋花,芭蕉,串钱柳,茶花,桂花,石榴等。
地被以*金叶,毛杜鹃,雪茄花,尖叶木樨榄,灰莉,红花继木,花叶女贞,翠芦莉,美人蕉,肾蕨,南天竹,乌毛蕨,金边假连翘,龙船花,沿阶草,玉龙草,银边山菅兰等为主。
由于时间匆忙,本人也并未太多停留,仍有很大欠缺之处,待后期有去游玩的人可以留言补充哦。
留言区
(文章仅作个人日常的游园的记录,若有出错之处,可在下文评论中指出修订,本文为原创+拍摄,不做商业用途,部分文字介绍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转载需告知,作者GZ)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