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传你美名
南寺晓钟,随风飘送……
●文/陈小卢
新词三首,其一:
菩萨蛮兴国寺
天苍苍兮域泱泱,修身齐家坦荡荡。《诗经》今何在,古道长亭旁,檐牙飞翘处,气宇正轩昂。放眼兴国寺,几度红夕阳?
其二:
少年游人生悟
从不忧愁把歌唱,男儿志满腔。莘莘学子,悠悠时光,豪气漫山岗。家国天下任徜徉,雨打风吹狂,安身立命,前程迷茫,才知事无常!
其三:
江城子钟鼓梦
少年文字突飞扬,暮鼓击,晨钟响,挥毫泼墨,斑斓寄梦想,人间多少欢乐事,入洞房,题金榜。俄顷风吹散鸳鸯,花烛灭,空悲伤。山盟海誓,华丽不经霜。功名利禄随烟去,好男儿,走四方。
年秋季的一天深夜渐明时分,写了一夜文字的我倦意浓浓。我独自坐在家里的桌子旁,手里紧紧攥着笔,望着满屋子的狼藉,散落在桌上、床上、凳上、地上一张张草稿,看着自己辛苦笔耕了一个多月的文章即将问世,想想自己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自己的辛苦努力总算是化为白纸黑字,心里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各种滋味混杂。鼻子一酸,眼眶湿润了,泪水再也止不住流了下来。不知自己穿越了历史的多少时光,不管这篇文章能否引起父老乡亲的共鸣,能否唤醒大家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发掘,暂且不论。想想自己多年来的心血没有白费,大伸了个懒腰,长舒了一口气,欣慰至极!不过,文章是该到刹车的时候了,可我仍然思绪如飞,情如泉涌,落笔款款不停:
巍巍群山,滔滔洛水,孕育着生机,成长着希望。兴国寺,一个被久久遗忘的名字,一个被蒙上淤泥尘土的珍珠,沐浴着新时代的甘泉露水,洗却尘埃,将抖擞精神,绽放光彩!千余年的尊容威仪,千余年的气魄庄严,千余年的荣辱沉浮,千余年的苦辣酸甜……你的苦心经营与是非成败,全都在艳阳高照和雨打风吹后归于平淡。多少雄心,多少气概,多少无奈,多少期盼!兴国寺啊兴国寺,你使多少人*牵梦萦,忘情慨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铁鞋踏破,柳暗花明……当梦游于史海,伏案初醒时,东方又白。懵懵间好像听到晨钟声声,这声音催人勤奋,忘掉忧烦,告诉自己且不可抛弃信念,辜负了风华正茂的今天!这声音是南寺晓钟啊!有多少刚与强,有多少情和爱……
这就是文章《请君暂上兴国寺》的结尾。我倾满了无限感情,释怀良多。文章虽成,余兴未尽!我继续在南窑村周围一带的山上山下和沟沟岔岔转悠,去探索,去发现,去收集,去思考,去联想,去论证。我反复思考南窑这个地名,发现意味深长。“窑”本来就是对“窟”的俗称,窑者,小窟也;窟者,大窑也。南窑,不就是南边的小窟吗?说明这里佛窟众多,不过由于地理地貌的关系,可能不是石窟而是土窟,或者土窟比较多。洞窟里的佛像又哪里去了呢?既然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佛像都在,我们兴国寺周边的佛窟都哪里去了呢?沧海桑田,洞窟佛像化为天地一色,但南窑村名仍在,这个名字就是卢氏历史佛教文化中心地位的一个深深印记!深秋时节,作为《请君暂上兴国寺》的姊妹篇,散文《兴国寺随想》也问世了!兴国寺住持释传化大师熟读两篇,振奋慷慨,情不能抑,执意要见我一面,见到我后竟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不住地说:“谢谢,谢谢!”万语千言都凝结在这紧紧握着的双手上,
年春,我接到历史文化爱心人士、卢氏县绿丰蚕业有限公司经理陈嫒瑛女士打来的电话,阐明有恢复卢氏古八景之一南寺晓钟的想法,之后我又见到了兴国寺住持释传化大师等人,他们都对重建南寺晓钟工程寄予厚望。他们说,鉴于《请君暂上兴国寺》和《兴国寺随想》两篇文章的影响力,殷切希望我持续发挥能量,为重建南寺晓钟之事撰写倡议书。来者诚诚,盛情难却。我自感责任重大,欣然应允。既然如此信任,那么人生就该铁肩担当!对这件事,当时我喜忧参半。喜的是在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今天,总还有人甘于奉献,热衷于弘扬民族文化,致力于卢氏人文历史的发掘并推陈出新。浩浩正能量,此情暖暖,可赞可点!忧的是此倡议发出,不知结果是轰轰烈烈还是冷冷清清?其实早在年秋,南窑村支书李杰才已经给我说过南寺晓钟工程重建事宜,可惜时机不成熟,草拟的倡议书也反响平平,事情也就暂时搁置下来。此次重拟倡议书,可谓是朝花夕拾了,因此也心存疑惑。但李杰才等人再三给我联系,鼓劲,打气,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凡事只要勤奋努力认真,意志坚定,我们的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这是个荣耀的任务,然而也是个沉甸甸的担子。不是畏惧,不是怨烦,而是担心写不好,写不全,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盼,到头来真的贻笑大方了。这个沉甸甸的担子又使得继续我穿越,穿越在这田间地头,穿越在山水之间,其实我早已穿越到了遥远又亲切的古代……听,晨钟响起,传播悠远,洛水两岸的人们闻声而起,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时间伴随着空间向前,阳光普照,大地生辉。古洛水畔,依山傍势的寺庙主殿雄伟庄严。栉比鳞次的亭台楼阁环环拱卫,古色古香的民居群舍升起袅袅炊烟。无论是街道上,还是庙旁边,人潮涌动,商贾云集,交流买卖,杂耍戏剧,休闲娱乐,热闹非凡!构成了一幅人间烟火的精美壮图。这是《清明上河图》?当然不是,有点像,确切地讲,应该是《清明上河图》的小翻版。原来这里是声名赫赫的兴国寺庙会。你看兴国寺香火旺盛,上香的百姓排起了长队,一对红男绿女东张西望,兴致勃勃。他们天姿烂漫,无忧无虑,嬉笑逗趣又无所顾忌。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颖新奇,一切都显得那么青春灵动。知否?知否?试问情为何物?于是烧香许愿,山盟海誓,海枯石烂永不分开……俩人精力充沛,追逐打闹毫无倦意,朗朗笑语蕴藏着盎然生机,阵阵歌声演绎着诗情画意!红男绿女啊红男绿女,人间的诗词曲赋需要你们来诵背,人间的美好画卷需要你们来描绘,人间的花红柳绿需要你们来点缀!那个红男好眼熟啊,岂止是眼熟,那不就是我嘛!那绿女呢?你跟我捉迷藏,怎么就找不到你了呢?说好了不分开的,你怎么就藏着不出来了……我不知怎样描述这春日繁华的千种风情?我不知怎样才能描述尽兴国寺的前世今生?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什么声响惊醒了我的千古一梦?是南寺晓钟吗?钟在哪里?音在何方?原来在我的心坎里,在我手中的笔里!反复酝酿,感情畅畅,半醒半醉,言之慷慷!《启动古八景之一南寺晓钟工程的倡议书》经火热锻造后,新鲜出炉了!其书曰:
卢氏古八景之一“南寺晓钟”闻名遐迩,不仅是兴国寺的特色,而且是卢氏的特色,更是豫西的靓点,有着浑厚的历史渊源。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卢氏兴国寺晨钟暮鼓,禅法自然,经风沐雨,日复更年。历代古柏参天,沙罗盖地,车水马龙香客不断。每天佛钟撞响,声传二十余里,唤起民众,从此辛勤劳作。寺毁于解放前夕,钟毁于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钟的铸造年份,因失钟无法考证。若与兴国寺同步,晓钟闻世约一千五百余年……进入二十一世纪,又逢共和国六十四华诞,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兴国寺的辉煌常常浮现在人们的眼前。高大宏伟的寺院,勾起人们对古八景之一“南寺晓钟”的怀念,那高七尺、阔五尺的晓钟无时无刻不在卢氏人们的脑海浮现。古人的杰作,祖先的遗产怎能付之东流?民族的瑰宝、历史的经典岂能淹没荒野?启动南寺晓钟工程已刻不容缓。弘扬民族文化,承接历史未来。历史的墨迹贯通卢氏山河,祖先的遗产由后人汲取。多年的汗水运作,恢复历史原貌,还需加倍努力!启动晓钟工程,需社会各界人士鼎力支持,踊跃参加,慷慨解囊!重新撞响南寺晓钟,是卢氏父老乡亲多年来的夙愿;重新撞响南寺晓钟,对发展卢氏旅游经济有着积极的意义;重新撞响南寺晓钟,是当代卢氏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倡议书发布在九鼎快讯第期和百度卢氏贴吧上,倡议书同时列举了全唐诗李世民的《咏兴国寺佛殿前幡》和《临洛水》,再次证实兴国寺历史的源远流长。特别值得庆幸的是,倡议书发布后,得到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县内外历史文化爱心人士更是踊跃捐款,充分体现了大家对恢复卢氏经典文化的积极性和迫切性。这种群情所向,为重建南寺晓钟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定有回报!年8月10日,农历乙未年七月十五,佛教盂兰盆节,卢氏古八景“南寺晓钟”落成典礼及启动仪式在兴国寺隆重举行。卢氏县老促会、卢氏县文化研究会有关负责人、文峪乡**领导、部分作家、媒体记者、大河网友以及扶人协会、卢氏文友群、春萌诗社、巅峰户外等社会团体共计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上午10时,沉寂百年的卢氏县古八景之一“南寺晓钟”在龙山之上兴国寺新建钟楼重新鸣响了!吉祥悠扬的钟声瞬间响彻在河洛大地莘川上空。卢氏百姓奔走相告,大街小巷洋溢着快乐祥和的气息。一些曾经对古八景有印象的老人激动的流下了泪水,赞叹之声不绝。兴国寺周围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毫无疑问,这是卢氏文化的新篇章,这是卢氏旅游的新靓点。
靓点是谁?是你啊!既然你是靓点,那么必定光彩又富有魅力,绚烂而又真实!你就是你,你回来了,叫我怎么称呼你呢?朝思暮弦,叫我如何不想你?叫我怎样拥抱你?
你是微微拂来的春风,热情洋溢,暖意融融;你是一首无言的诗词,浪漫奔放,婉约从容;你是一幅斑斓的国画,浓妆淡抹,美在其中;你是一部浓缩的史书,秦砖汉瓦,明月清风;你是一卷经典的书法,酣畅淋漓,气势如虹;你是一窑中华的陶瓷,烈火真金,厚德载物;你是一樽千年的老酒,浓浓醇香,滋润心头;你是风姿绰约的女神,兰馨惠质,达理知书;你是一朵盛开的牡丹,国色天香,耀眼夺目;你是一股河洛文化的洪流,你是这一方山河的明珠,你是久旱了的甘露,你是我的梦想与光荣!你是……你是……原来你正是久违了的晨钟!南寺晓钟,随风飘送,你确实是敲在了我的心坎中,敲醒了我的相思梦!
作者系卢氏县文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卢氏乒协主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