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互妙相生律
TUhjnbcbe - 2023/8/5 20:55:00

古典园林,如是述说社会关系的一种介质,或纯粹,或复杂。四种元素,四时不同,朝暮之间,物人共情,由单化众。以点始,而不止于空间。且其间关系皆由人作,互妙相生才得体宜。

互妙相生,既为两相得宜,交互且是更妙。以素壁为纸,花木、山石化墨成篇,片石山林的壮志山河,花木曲绕里的婉转柔情,独立世间也可有一方天地,但若两相交织,便是妙不能言。

留园「华步小筑」以爬山虎覆墙,与墙苔共荫作壁,再以湖石围作花坛,石笋冲天,南天竹为伴,种种相融而如国画中立。但若少缺「绿荫」下海棠窗格半遮,恰如卷轴缓展,这般风韵还是不及。两者本是一景,相交而生韵致,才谓是互妙相生。

网师园的宅园便是互妙相生的经典,宅中以观音兜为峰,岁月留下峰林。素瓦一横,空窗相接,「五峰书屋」山墙遥望,意犹未尽,群山延绵,远近自若。而园内墙垣为纸,山、亭、桥、花木,皆为画作,墙角一条小径暗藏,似是托出水涧去向。

更妙的地方在宅后与园中建筑的结合,园东五峰书屋与宅后「撷秀楼」相隔一廊一庭,不成一条直线,而是向西错位四分之一,为硬山式。其西与之相连的是「集虚斋」,也是硬山式,但向后退二分之一。而恰因此宅园山墙错落有致,控制天际线,为第一层;竹外一枝轩与歇山半亭为第二层;轩廊与「射鸭廊」为第三层;轩、廊、亭的鹅项椅为第四层;第五层则为池边的石岸。从上到下,宅和园结合紧凑,高低参差,层次分明,远近有景,且花木添彩,果然妙哉!

然网师园中部水域才为妙趣决然!环池有六个建筑,四大两小,虽围合成方形水池,相互却退让有序,各具精彩。

「月到风来亭」与「彩霞池」、「引静桥」、「待潮」的过往,便不再提及,有兴趣者可翻阅。「小山从桂轩」(秋)中藏、「看松读画轩」(冬)的半露,而「竹外一枝轩」(春)濒临水边,「濯缨水阁」(夏)则高架水上。东岸的半山亭(朝)连接「射鸭廊」与「月到风来亭」(暮)和长廊相映成趣,互妙相生。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说的:“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此处四时之景,朝暮不同,恰如是时间与空间的互妙生趣。

水池四周,自是与其互妙相生最多。其中四时之景中夏景「濯缨水阁」高架池上,坐南朝北,卷棚歇山式,与「云冈」轻重,既可看山赏水,又可观荷亲鱼,还可听音拍曲。水榭斜阔,借水穿音,周边建筑除「小山丛桂轩」皆是赏曲佳处,才知其微斜的妙用。那你猜猜哪里才为最佳听曲佳位?

「月到风来亭」高挑水面,与「濯缨水阁」形成犄角,在亭上,赏月、饮酒、看戏、听曲(与旧时高楼听曲同效),建筑之间又成一妙。

图源:beast

而东岸半山亭朝西而观日色,才是真正的奇思妙想。旭日东升,朝霞满天,而高墙正掩,只得借上池水,彩霞碧波,池上波光粼粼,池中锦鳞游泳,水底倒影荡漾,一池灿烂。而池岸,灵光乍泄,亭、轩、廊皆沾,光、影、色交织成最美丽的图画,宛如一艘驳岸的船舫。观与被观之间,半山亭与彩霞池也产生了互妙相生的最佳效果,才是为之赞叹不已。

「参考资料:鲍晓《迟暮雪泥》」

「本期分享:马韫君」

「图文编辑:言墨」

「图源:苏州园林」

「庚子年冬于云起阁」

1
查看完整版本: 互妙相生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