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黑腐病综合防治技术
当前位置: 正文
大白菜黑腐病综合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 浏览次数:265
来源:河北 作者:牟金贵 王明秋
黑腐病是大白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以系统侵染为主。气温凉爽(平均15.5℃~21℃)、雨量充沛或露水多时受害严重。连作多茬、低洼地、通风不良、密度大、营养不良、生长势弱的发病重。一般9月下旬进入病害流行的高峰期,菜农应做好预防工作。
一、发病症状
在大白菜田间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病,症状表现复杂多样。生长期间受害严重时,可造成幼苗或成株萎蔫、干枯死亡或心腐;受害轻者,外叶一片片萎蔫或变*干枯,中肋变褐,提早脱落。病株根、短缩茎、叶柄和叶的维管束变*或褐色。如半边受害严重,则呈“歪柄”或“半边瘫”。病菌多从叶缘水孔再侵染,形成“V”字形枯斑。贮藏期症状主要表现有脱帮、烂叶、脉腐、焦边和“干烧心”等。
二、传播途径
黑腐病病菌随、种株或土壤中的病残体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自然条件下,黑腐病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可存活2~3年。传播媒介有种蝇及其幼虫等,流水、雨水也可传播。如果播种带病的大白菜种子,幼苗出土后,病菌就会从子叶的叶缘气孔侵入,此后迅速进入维管束,引起幼苗发病。病菌也可自土壤中侵染有伤口的根系,引起初侵染。随着植株生长发育,病菌还可直接从叶缘水孔、气孔或伤口、裂口侵入,造成再侵染。大白菜进入包心后期,由于黑腐病可引起局部或半边维管束侵染,收获前病叶被健叶包被,容易被忽视,所以在贮藏期会进一步表现症状。
三、综合防治
防治大白菜黑腐病,应采用以农业防治和种子处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的青帮、直筒型大白菜品种,如多抗3号、津秋75等。
2.轮作倒茬。大白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2~3年的轮作。
3.土壤消*。用50%福美双1.25公斤或65%代森锌0.5~0.75公斤,加细土10~12公斤,沟施于播种行内或穴施于播种穴内,消灭土中的病菌。
4.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4%的50%可湿性DT粉剂拌种,用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种子带*,减轻黑腐病的发生。
5.适时播种。播期可适当延后,以避开高温和多雨季节,减少病害的发生。采用高畦栽培,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合理密植。
6.加强田间管理。苗期适时浇水,合理蹲苗。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减少田间病菌重复侵染机会。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合理施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7.及时喷药防治。发病初期结合防治霜霉病,选用高效低*低残留的农药防治。可选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5%的代森锰锌500~7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的瑞*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7天喷1次,连喷3~4次。也可用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于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菜丰宁B1进行灌根。同时还要彻底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一般每亩用40%的乐果乳油40~50克与90%敌百虫晶体50克混合,对水60~75公斤喷施,7天喷1次,喷3~4次,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