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违纪接受调查”难释公众之疑
10月10日,据江西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证实,宜春市委原常委、袁州区委原书记龚细水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大江10月10日)笔者认为,一句简单的涉嫌违纪,正接受调查,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此另类难释公众之疑。
看龚细水的履历,曾历任多个“一把手”职位,没有违法犯罪纪律在案。包括辞去副市长职务,免去袁州区委书记职务,都可以看作是新老干部的交替。但为何时至今日,现年已经54岁的龚细水,却曝出涉嫌严重违纪的消息,且事前没有丁点的痕迹,对违纪情况也没有作出任何的解释说明。着实令人困惑和不解。
为何纪委证实和新闻报道如此笼统?如果违纪,那至少应该作“点晴之笔”吧,让大家知道是因为哪些方面违纪,这样才更利于络的监督和对龚细才的公正评价。但现在如此报道,给大家的印象是龚细水肯定贪污了,而且必然会受到处理,至于贪污多少,会有什么样的处理结果,大家仍然云里雾里。
因此,“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的报道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是对干部工作的不负责,对领导干部本人的不负责。
首先,干部工作向来讲究严肃性,是则是,非则非,在事情未作盖棺定论前,直接公布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肯定不应该。可以说,既然纪委进行了证实,说明此事的真实性。既然如此,为何不将已经查实的情况予以公布,接受大家的监督?
其次,既然在接受组织调查,那也可能存在部分情况未查明或者不属实的问题。那么,如果在报刊上进行公布,假若龚细水严重违纪不成立,那岂不是对领导干部名誉造成损失,难道不是对领导干部的不公?作为即将退休的领导干部,却曝出涉嫌违纪正在接受调查,龚细水此次是在劫难逃。但无论如何,在对这类领导干部的处理和通报上,却需要慎之又慎。要做到既不放跑变质的领导干部,又不牵涉清白的领导干部,且把事情摆在明面上,让公众评判、接受并信服。鉴于此,对龚细水是否涉嫌违纪的情况可否适当予以公开,让大家看看其是否真正违纪,是否能在官途中平安一路走好?
相关阅读: